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专家共论糖尿病防治新路径 中药创新成果发布

2025年11月13日 21:25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11月13日电 在第19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一场聚焦糖尿病治疗革新的主题学术会议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国医大师领衔20余位中西医专家出席会议,共同探讨糖尿病防治困局的破解之道。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达2.33亿,其中90%为2型糖尿病,且年轻化趋势明显。超过半数患者存在血糖控制不佳问题,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已成为中国居民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黄正明在发言中强调,当下慢性病高发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问题,糖尿病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不仅患者数量众多,还面临着长期治疗、并发症防控等诸多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认同,认为要以整体的观念来看待糖尿病。不仅仅只盯着血糖,甚至也不能只盯着胰岛素的功能的修复,而是要放到全身,是以整合医学的观点来看待糖尿病,它是一个全身性疾病。这一先进理念,正推动糖尿病治疗领域突破传统局限。

  “临床中患者常说吃饭难,不知如何搭配饮食;用药难,药越吃越多效果却越差;没人管,出院后缺乏系统指导。这三座大山的根源,就是传统模式忽视了胰岛修复这一核心。”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内分泌学科带头人冯兴中引用《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理念强调:“控糖是治标,修胰岛才是治本,这是破解困局的关键。”

  会上发布了糖尿病中药创新成果——万康岛杞黄降糖胶囊。它是经国家唯一批准的,具有修复胰岛组织功能、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改变了传统药物“只控糖不修复”的局限。

  黄正明谈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有千年积淀,但传统方剂存在有效成分溶出率低、靶向性不足的问题。”这款产品坚守中医“整体调理”核心,针对我国患者“气阴两虚”体质科学组方,借助现代科技让古方精华精准作用于胰岛,实现了中医药在器官修复领域的重大突破,为慢性病治疗提供了“传统理论+现代科技”的全新路径。

  冯兴中也认为,对于广大糖友而言,这一突破带来的核心价值是“康复有望”——让他们看到摆脱终身用药、实现病情逆转的可能,重新点燃对健康生活的希望。

  为保障胰岛修复的有效落地与患者的顺利康复,解决患者“用药难、吃饭难、没人管”的问题,531糖尿病胰岛修复工程启动,从多个维度为患者提供支持与服务:首先是精准学习资源支持,其次是专家问诊通道,最后是专属生活管理员服务。依托531工程这一推广,推动糖尿病治疗从“被动控糖”的旧阶段,迈入“主动修复、根源逆转”的新阶段,促使更多医疗从业者关注疾病根源的治疗,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会议设置了三场“糖尿病胰岛修复工程推进研讨会”,多位专家围绕胰岛修复与并发症防治、基层落地推广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与临床普及。

  张伯礼在会议连线视频中发起行业倡议:中药的发展继承载着千年文明的积淀,也关系着亿万民众的健康。特别是在健康中国建设当中,在糖尿病的防治的具体行动当中,中医药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期待着大家共同努力下,中医药在此领域能取得更多的突破,取得更多的进展,为守护人民的健康做出中医药人的贡献。(完)

编辑:杜燕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