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9月26日电 北京市房山区就业赋能服务中心26日揭牌成立。作为聚焦区域产业转型与就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性就业服务平台,房山区就业赋能服务中心创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构建“智能化集成、全链条赋能、区域化协同”的就业公共服务新体系。
房山区作为首都西南门户,是北京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近年来,房山区紧紧围绕打造科教融合文化名区、新质智造产业新城的功能定位,加快推进绿色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智慧医工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在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也更加凸显。
“一边是企业急需技能人才,一边是劳动者找不到适配岗位。重点产业用工缺口持续扩大,如何推动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缓解区域就业结构性矛盾,成为我们亟待破解的关键课题。”房山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房山区聚焦“人业共兴”,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打造集培训、就业、劳务协作、权益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就业赋能服务中心,既解决当前就业难题,更为长远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按照规划,中心将分阶段推进建设。2025年底前完成“就业超市”“培训旗舰店”“劳务协作枢纽”三大基础平台搭建,2026年实现全面高效运营,到2030年,将建成覆盖全域、服务核心区、辐射京津冀的一体化就业服务综合体。
房山区就业赋能服务中心通过一张就业服务网链接整合优质资源,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多方协同”的就业服务立体网络体系,形成全周期就业服务闭环,推动就业服务从“人找服务”迈向“服务找人”。
就业赋能服务中心作为调度指挥“服务总台”,整合全区就业服务、岗位、人才、数字化资源;以街乡、重点园区、商圈和重大项目为“支点”,设立二级就业服务站,拓展服务边界;以村、社区、重点项目和企业为“末梢”,打造N类服务场景的24小时全时驿站及岗位速配自助点等多元矩阵,延伸嵌入式服务触角。
在资源整合维度,中心以“政府+市场+高校+社会”协同模式为核心,引入优质人力资源机构、培训学校等专业力量,对接良乡大学城,推进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共建“人才储备库”,联动区发改委、经信等多部门及行业协会实施“千企万岗”开发计划,对接社区(村)开展“第一书记联村融社促就业”等协同服务,实现资源的高效联动与共享,全力构建多方共促的就业生态。
数字赋能是服务网的“智慧内核”。通过整合多平台数据,实现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智能人岗匹配与政策一键直达。“未来,我们将年均发布岗位5万个以上,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0场以上,开展直播带岗200场以上,开展职业指导服务5000人次以上,力争求职登记人员就业转化率达到80%以上。持续为劳动者和企业搭建高效对接桥梁。”房山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聚焦就业服务痛点,房山区就业赋能服务中心打造“就业超市”“技能培训旗舰店”“劳务协作综合枢纽”三大核心功能区,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嵌入链接—前置服务—需求对接—人岗匹配—权益保障—终身发展”全链条、全职业周期服务体系。
集成了预警前置服务、资讯发布、职业赋能、人岗匹配、权益保障、创业孵化六大服务功能的“就业超市”,实现服务一站式供给,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能够像在超市购物一样,便捷地获取所需的就业服务和资源。
“技能培训旗舰店”以服务产业转型发展为重点,对标全区四大产业布局,整合新工种研发、实训资源对接、技能人才培养、技能等级评价、培训就业转化等功能,打造“产业需求—技能培训—岗位就业”闭环。
“劳务协作综合枢纽”放眼全国,将房山融入区域高质量充分就业蓝图,构筑“区域协同—劳务集散—品牌共建—服务闭环”四位一体的劳务协作体系。
未来,房山区将持续深化“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机制,让就业服务更精准、更便捷、更有温度。“我们不仅要让劳动者好就业,更要就好业;不仅要为企业招到人,更要招对人。以就业赋能服务中心为抓手,我们将全力打通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供需堵点,让就业服务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就业根基。”房山区人社局负责人说。(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