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聚焦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多国嘉宾走进海淀科创地标

2025年09月26日 22:09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9月26日电   “海淀科技园区众多,且集聚众多创新企业,让我印象深刻。”近日,来自德国乌尔姆公司的佩特拉(Petra)在参访海淀科技园区后,发出这样的感慨。

  北京是全球科技基础最雄厚、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中关村科技园区立足北京、链接全球,已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目前,中关村已集聚上市公司532家、跨国公司总部116家、独角兽企业93家,平均每天诞生科技型企业近130家。

  近日,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科技行业代表、投资界人士等走进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中关村壹号等海淀科技地标,开启一场创新生态的体验之旅。

  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占地仅2.6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软件园,位于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地带,集聚众多知名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云计算等方面产业集群优势显著。

  在园区软件广场,月泉仿生-灵巧手“应手Y-Hand M1”、“北脑一号”脑机系统等前沿成果集中亮相。

  其中,作为人形机器人与环境交互的最终执行端,灵巧手综合性能已成为下一阶段产业链竞逐的核心技术焦点。“应手Y-Hand M1”拥有38个自由度,刷新当前全球灵巧手自由度的最高纪录,可完成复杂多样的类人灵巧抓握和操控动作。

  作为北京科研工作者自主研发的智能脑机系统,“北脑一号”脑机系统已完成国际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无线全植入脑机系统的人体植入,进入临床验证阶段。通过使用该系统,瘫痪患者能够隔空操控计算机、机械臂,甚至驱动肌肉刺激装置,促进自身肢体运动功能逐渐康复。

  创新创业是中关村与生俱来的基因,这离不开瞄准新赛道、培育新动能,下好打造创新生态的“先手棋”。

  中关村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关村软件园是该集团旗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高端专业园区,相关硬核科技成果由该集团投资支持,旨在加速推动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作为科技创新集成服务平台,中关村发展集团在服务支撑中关村加速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截至今年3月,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累计8家园区入选中关村特色产业园,2家园区入选北京市首批专精特新特色园区。

  构建“科技+非遗”共生生态

  工业遗存如何变身创新高地,前身为金隅天坛家具生产基地的金隅智造工场给出答案。

  金隅智造工场内,龙顺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基地,这家始于1862年清朝造办处的百年字号,如今仍在原木库、雕刻车间、刮烫蜡车间传承163年的传统技艺——匠人指尖的精雕细琢与科技企业的智能研发相映成趣。

  科技并非取代手工,而是成为“守护匠心”的工具链。生产基地工作人员李淦表示,基地计划利用部分资料和数据,系统整理散存于各方的资源,通过文物模型进行数字化建模,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建立古代家具数据库。

  金隅智造工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自2016年启动转型以来,保留了园区内85%以上的高举架、高荷载产业空间,突破性推出国内首单城市更新产业园公募REITs,构建“改造-运营-资本反哺”的可持续闭环。

  从旷视科技的AI算法突破,到银河航天的卫星研发应用,再到未磁科技的高端医疗设备创新,通过“精准赛道+梯队培育”策略,金隅智造构筑起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为核心的硬科技产业高地。截至目前,园区已集聚近300家创新企业,形成“龙头引领、中坚支撑、初创蓄能”的完整产业生态。

  扩大全球“朋友圈”

  清华科技园内,在国内外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启迪控股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创新园共建“中阿创新平台”,启迪控股与巴西里约热内卢大学科技园在技术转移、产业协作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启迪之星与厄瓜多尔洛哈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将围绕前沿研究与成果商业化、学生创新实践、跨境创业活动等开展合作。

  “清华科技园作为启迪控股创新实践的核心载体,始终致力于探索科技园区发展的特色路径。”启迪控股董事长王济武表示,公司愿与全球同行分享经验、深化合作,不将发展经验“秘而不宣”,而是希望通过携手共建,推动全球创新网络完善,为各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下一步,海淀区将围绕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健全成果转化孵化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坚定不移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完)

编辑:熊然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