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8月26日电 (卢忠凯 高新颖)记者26日从北京铁路警方了解到,为期两个月的暑运即将结束,为进一步做好暑运返程高峰秩序维护各项工作,北京铁路公安处交通管理支队保障战区站周交通秩序与安全稳定,保障旅客出行顺畅安全。据统计,自系统整治以来,北京南站东西落客区车辆平均停留时间从3分钟缩短至1分半,高峰时段周边道路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排查整治交通违法
站区道路是旅客进出站的“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任何交通违法都可能引发连锁拥堵。暑运以来,北京铁路公安处交通管理支队聚焦站区道路持续开展违法整治行动,从源头遏制隐形违法行为。针对北京南站周边涉牌涉证、违法停车等交通乱象,交通管理支队统筹推进交通整治与安保防控工作相结合,积极联动地方公安、交通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电子监控抓拍+现场执法巡查+摩托车巡逻”三维联动机制,强化站区站周交通秩序维护。
据统计,暑运至今,交通管理支队共开展联合整治行动2次,查处涉牌涉证违法5起、违法停车160余起,纠正电动自行车违规驶入机动车道130余起,教育引导相关人员120余人次,出动警力180余人次,有效遏制夏季高发的“送站扰序”问题,保障了战区站周秩序稳定。
科技赋能治理拥堵
北京铁路公安处交通管理支队支队长季宁介绍,进入暑运以来,交通管理支队综合评估每日车流情况,为缓解暑运出行高峰重点时段每小时近2000辆的车流压力,实施“警力跟着车流走”的动态调度,在北京南站东、西落客区增派30%警力,实行“高峰全员在岗、平峰动态巡逻”的工作机制。
同时,结合当前路地融合执法工作部署,交通管理支队以科技赋能为重要抓手,在北京南站匝道增加违法停车非现场执法设备,通过视频分析、车牌自动识别、违法行为实时取证等技术功能,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对违法停车行为的精准捕捉、高效处置,在强化执法时效性与精准度同时,为路地协同治理提供数据支撑。经过系统整治,北京南站东西落客区车辆平均停留时间从3分钟缩短至一分半,高峰时段周边道路通行效率提升50%,暑运期间未发生大面积、长时间拥堵,旅客出行效率显著提升。
7月15日,视频监控系统识别到北京南站开阳路地下停车场入口内,一辆私家车突发故障停滞不前,导致后方车辆排起长队,交通管理支队民警接到指令后,1分钟内赶到现场,在与司机了解车辆情况后迅速联系停车管理处工作人员,将故障车辆推行至不影响通行的安全区域,仅用10分钟就解除了道路堵塞,保障了停车场入口的顺畅通行,让“科技赋能+巡逻防控+应急处置”机制得到实战检验。
强化路地融合机制
北京铁路公安处交通管理支队在的北京南站、北京丰台站等重点站区划定“即停即走”黄色警示带,通过电子监控与现场执法联动,确保送站车辆“停稳即下、下人即走”。深化铁路与地方协作机制,与车站派出所、车站客运部门建立“三分钟信息互通”机制,实时掌握列车晚点、加开等动态,动态调整警力部署,对因列车变动导致的车流扎堆提前开展防范部署各项工作。
此外,交通管理支队还积极联合地方交管部门及车站管委会,制定暑运突发情况联合处置预案,进一步备齐备强拖车、应急雨具、处置装备等物资,针对暴雨、车辆故障、突发事件等场景开展各类警情推演10次,排查安全隐患近30处,协同处置车辆故障、暴雨路滑等突发情况19起,平均处置时间缩短至6分钟,较非暑运时段提速40%。
7月27日,北京南站突降暴雨,西落客区一辆私家车因轮胎打滑停滞车道,后方排队车辆瞬间增加。发现此情况后交通管理支队立即开展突发警情响应工作,指挥民警穿戴雨具前往现场开展车流疏导,引导故障车辆转移至应急区域,同时组织后方旅客安全有序进站,避免聚集。同步将站区拥堵情况推送至地方交管部门,地方交警5分钟内到达站区周边开阳路疏导主线车流,引导社会车辆从东落客区分流,全程仅用12分钟恢复通行,未造成旅客乘车晚点及其他安全事故。
深化服务便民举措,推进柔性执法共推进
在开展系统整治工作的同时,交通管理支队将便民理念融入管理全过程,在落客区设置“爱心通道”,对携带大件行李、行动不便的旅客,引导送站车辆短暂停靠,并协调站区志愿者接续提供帮扶。期间,交通管理支队在东西落客平台设立3处便民服务点,提供临时雨具、防暑药品,期间,共开展一对一帮扶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120余人次。
针对部分驾驶员不熟悉站区路况的问题,交通管理支队联合导航平台更新“即停即走”提示信息,在入口处设置醒目标识指引司机有序落客。对首次轻微违规的滞留车辆,以“口头提示+教育引导”为主,对210余辆非恶意滞留的送站车辆实行“动态提示+及时劝离”,避免一刀切的强硬处罚,让执法更有温度。(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