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8月7日电 从小区环境到养老服务、从教育资源到法律援助、从就业指导到文体活动,每个疑问都得到明确回应。7日,北京市丰台区新村街道2025年度向群众报告工作会议举行,旨在进一步加强街道与群众的沟通联系,让群众深入了解街道工作进展,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共同推动街道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工作汇报全扫描,成绩规划共知晓
新增600多个停车位,493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修复830多个锈蚀箱体和破损井盖;刷新233平米栏杆,新增43张公共座椅;78户公房签约,签约率高达98.7%;9月1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正式开学;为19个社区、村的1.9万余名60岁以上户籍老人做脑健康筛查……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泽龙围绕民生保障、社区建设、环境治理、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向群众报告了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安排,让在场群众对街道工作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问答交流,班子居民面对面
“领导您好,我们鸿业兴园挨着天坛医院,外地来看病的人短期住小区里,来来往往影响环境和安全,这咋解决?”一位大爷皱着眉提问。新村街道党工委委员、政法委员、武装部部长、平安建设办公室主任任志峰当即回应:“感谢您的提问,天坛医院日均人流量大,衍生周边小区短租房多、治安乱等问题。新村街道以鸿业兴园及南小区为试点开展百日攻坚,通过摸排核查、清理隐患、处罚违法、加强宣传等,使短租房乱象缓解,小区环境、安全改善,12345举报量降40%,同时规范就医人员住宿。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律师团队等持续整治,规范租赁市场,保障居民生活环境。”
“您好领导,我平时住外区,就周末回家,想问问街道对独居老人有啥服务?”一位阿姨站起身问道。新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民生保障办公室主任魏倩温和地说:“谢谢大家支持街道的养老工作,咱们街道11.3万人里,70岁以上老人有6853位,占6%。现在中年人忙工作顾不上常陪老人,所以街道在养老服务上下了不少功夫:摸清了350位空巢、独居等特殊困难老人的情况,纳入网格精准管理;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养老机构、家庭医生这些力量,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监测等服务;有2家养老机构、3家驿站、10个助餐点,驿站今年上门服务9000多人次,其中一家机构还升级成了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两个老人多的社区,正在推进为100户70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免费安装一键呼叫、防跌倒雷达这些智慧设备,设备安装成功之后,能够做到紧急联系120和家人,还能一键咨询养老、医疗等服务。健康这块我们特别上心,毕竟健康是根本。去年创建了健康街道,围绕医疗、运动、心理、饮食健康做了不少事,今年还跟首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合作,给老人们更专业的健康指导,办了好几次活动,大家都挺认可。”
现场居民踊跃提问,围绕社区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养老设施建设等8个热点问题积极发声。班子成员们和“智库”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于焕玲、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磊认真倾听,并一一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
共建新家园,多种渠道听民意
“台下还有不少居民举手,时间有限没法一一回应,但请大家放心,有想法建议随时能找到我们。”吴婧书记向现场积极参与的观众表示衷心感谢。
她提到,前期街道已通过接诉即办和群众征集等多渠道收集问题,现场能解决的均在报告中回复。同时说明,会场外大厅设有意见箱,大家可随时将暖心包里的意见卡投入,每张都会细看实办;街道24小时热线63721234,随时回应诉求与想法;“新村街区”微信公众号不仅推送新鲜事,也欢迎大家留言。
她强调,街道对所有收集到的问题建立闭环管理机制,确保群众关切“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相关情况会适当公开,会议材料也将整理成专题分析报告,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每条声音我们都会记在心里、落到实处,这是双向奔赴的信任,也是携手前行的动力。”
当天,由居民胡钧与新村干部魏加强共同创作、新村合唱团演唱的歌曲《新村的晨光》,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该首歌曲在第二届中国合唱大会上荣获二级团队殊荣。
会场外,设置了打卡墙,居民们纷纷驻足打卡拍照。同时,设立了政策咨询台及意见征集处,各部门骨干人员“摆摊”答疑,为居民们详细解读各类政策法规,认真倾听居民诉求。意见箱前也不时有居民驻足,积极投递自己对街道工作的意见建议,为街道发展出谋划策。
此次新村街道向群众报告工作会议,不仅是一次工作汇报,更是一次凝聚民心、汇聚民智的盛会。通过此次会议,街道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共同建设新村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新村街道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居民创造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