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现代科技为抢险救灾带来“新”助力

2025年07月30日 10:37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7月30日电 (记者 吕少威)受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等影响,近日北京密云等区发生极端强对流天气。暴雨导致多个区域的道路、电力、通信中断。如何迅速与外界恢复联系成为应对灾害的关键。

  27日19时23分,一架FS100型号无人机在密云太师屯镇起飞,随后分别在密云冯家峪镇下营村、冯家峪村、朱家峪村,不老屯镇西驼古村、陈家峪村及两村联络线路上提供通信服务。在信号恢复的同时,居民还收到了相关短信提示,提醒他们信号短暂恢复,抓紧与外界取得联系。

7月27日,一架无人机在北京密云起飞,为周边民众提供通信服务。北京移动供图

  该无人机及相关设备是由中国移动集团调配,从中国移动河南公司(河南移动)驰援而来。从开始转运到成功起飞,用时仅十余个小时。据参加此次应急救援的河南移动应急主管解星垣回忆,在26日晚接到集团的驰援指令后,公司应急保障班组在27日凌晨迅速集结完毕,十余名应急人员携带先进的固定翼垂直起降无人机高空基站、背包站等最新应急救援装备,从郑州一路驱车北上,驰援北京密云等灾情严重地区。

  在连夜驱车约800公里后,这批装备第一时间安全送抵密云。灾情紧急,解星垣等人顾不上休息,又赶紧和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北京移动)的同事们一起研究起无人机起降点选址和进行设备调试。

  “起降点要选在比较空旷的位置,且周围不能有遮挡物等。”北京移动的同事和解星垣他们实地考察了学校操场等几个地点后,感觉都不太理想,最后终于选在了一段封闭的道路内。“雨持续在下,同事们淋了一个多小时的雨才将设备调试好。”北京移动工程师张帆告诉记者。

  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27日傍晚,这架载着许多人希望的无人机徐徐升空,为受灾地区群众打通与外界联系的“生命通道”。当晚,该无人机在指定区域缓缓航行,直到晚上8点30分左右才返回。“我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想让它尽量多飞一会儿,多一秒钟就多一分希望。”张帆说。

  29日上午,这架无人机再次升空,为十余个行政村提供了通信信号。后续,该无人机团队将继续待命,根据当地政府部署行动,直到救援工作完全结束。

  解星垣介绍,该架无人机作为远距离高空无人机基站,可飞5000米高、600公里远,抗6至7级大风。这款无人机利用卫星传输来操控飞行,能通过亚太星空6D卫星实时掌控,基站配备了大功率集束天线,最大覆盖范围三公里,能最多同时为200名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这是公司配置的最新技术之一,能在灾害救援和城市应急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解星垣谈到。除了无人机,他和同事们还带来了易于携带的背包站以及能穿越泥泞等复杂路况的水陆两栖车等新型装备,“这些新技术的使用,能为救援人员深入‘孤岛’等被围困区域提供更多保障,也能为受灾群众脱险带去更多助力。”

  截至29日,该无人机起飞4架次,发送近4000条短信,接入用户近4000人次,帮助实现语音通话3000多次,为密云冯家峪镇下营村、怀柔琉璃庙镇白河北村等21个通信受阻最严重村的用户提供紧急通信服务。(完)

编辑:熊然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