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5月1日电 2025年5月1日至3日,世界公园2025年非遗周暨第二届非遗艺术节开幕。此次活动以“非遗无界 文明共生”为主题,以世界公园为依托,以非遗为核心,通过“保护-活化-传播-赋能-产业化”五位一体的创新模式,打造一个兼具文化高度、科技锐度与国际广度的非遗传承创新平台,全方位展现非遗在当代社会的无限活力与独特价值。
艺术节期间,一系列精彩活动轮番上演,诠释“非遗无界 文明共生”理念。新派黄梅戏“斯派”嫡孙传人陈霈然登台献艺,作为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京城黄梅戏课程开创者,他凭借婉转悠扬的唱腔,将黄梅戏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韵味完美呈现,让观众沉浸式领略这一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
老北京吹糖人艺人王天军在现场展示了这门古老技艺。作为国内花式糖葫芦首位登上央视舞台的传承人,他的技艺备受赞誉。在艺术节现场,王天军双手翻飞,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糖人瞬间诞生,引得观众纷纷驻足,近距离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艺术(空竹)传承人马艳荣带来的抖空竹表演同样吸睛。她手中的空竹上下翻飞、旋转跳跃,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展示了传统民间游戏的独特魅力。
变脸、蹬技、京韵大鼓、太平鼓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依次登场。变脸演员以快如闪电的手法瞬间变换脸谱,让人惊叹不已;蹬技演员凭借卓越的平衡能力和精湛技巧,将各种道具操控自如;京韵大鼓传承人以激昂的唱腔、明快的节奏,讲述着历史故事;刘娘府的太平鼓传承人李秀华带领团队,用欢快的鼓点和灵动的舞姿,传递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舞蹈类节目中,中央民族大学保送研究生金焕雯带来刀舞表演。舞台上,她手持长刀,动作刚健利落、气韵流畅,赢得阵阵喝彩。此外,敦煌飞天舞、傣族孔雀舞、土家族摆手舞、孔雀舞、水袖舞等众多舞蹈节目中,让观众沉浸式领略传统戏曲的独特韵味,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京各剧院团的演员们带来的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选段,展现了新一代戏曲人才对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本次活动一大创新亮点是环境非遗创作营,巧妙地以世界公园地标为天然舞台,让非遗代表性项目与公园景观深度融合,通过独特的场景设置与艺术编排,打造出一个个美轮美奂的非遗展示空间,让游客在游览公园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邂逅非遗之美,感受非遗与现代生活、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
世界公园让青少年有机会同台展示,促进了非遗的传承。名校互访活动进一步推动了艺术教育资源共享,为非遗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广阔平。大师传承工坊邀请到众多舞蹈名家授课,让参与者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文旅非遗研学路线则串联起文旅、教委文化遗产与艺术地标,为游客提供了深度体验非遗的机会。
据悉,闭幕式暨非遗新生代赛事盛典上,将宣布成立“世界非遗青年联盟”,发起“非遗守护承诺”及非遗保护众筹项目,游客通过扫码签署电子承诺书、认领非遗代表性项目,宣布成立“世界非遗青年联盟”举办“小小非遗传承人”比赛,评选创意作品。以实际行动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形成全民保护非遗的良好社会风尚。
配套活动同样丰富多元且极具创新性。非遗大师课采用线上直播与线下工作坊相结合的形式,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讲座与现场教学,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非遗技艺;非遗亲子艺术体验活动中,戏曲亲子扮装秀和传统舞蹈亲子学,以亲子互动的方式,让非遗在家庭中生根发芽,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对非遗的兴趣与热爱。非遗艺术传承保护行动通过非遗课堂、传承人培养、媒体宣传、跨领域合作、国内外交流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系统性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世界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后动推动非遗走向世界的一次努力,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搭建起一座非遗与世界对话的桥梁,让非遗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共同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