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27日电 暮春的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汉威国际广场三层“试验场”内,双足大仿人机器人、轮腿复合机器人、轮形机器人在家庭、交通、农场、赛道等多个模拟应用场景中,自动精准完成“动作”。近日,北京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锐荣膺2024福布斯中国科创人物榜单,其背后不仅是个人创新精神的闪耀,更是丰台区人工智能细分产业能级提升的生动实践。
从“1毫米缝隙”到“99%国产化”创新技术硬核突围
在公司实验室里,一台四驱轮式机器人正模拟变电站巡查作业场景。当机器人接近挡鼠板时,仿人臂像人一样拿起挡鼠板,机器人通过以后再将挡鼠板放回——这个看似微小的技术细节,折射着中国机器人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艰难跨越。
“挡鼠板仅留1毫米缝隙,机械臂需要完成毫米级抓取,团队就卡在了精度上。”张锐指着实验室装置回忆道。彼时,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需要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室内外通用,而这道金属板的毫米级缝隙成为关键难点。团队最终通过仿生视觉算法与升降装置的结合,让机械臂既能精准抓取挡鼠板,又能适应碎石路、陡坡等非典型地形,单台设备可覆盖所有变电站巡检需求。
技术的突围远不止于此。其双足大仿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达99%,关节自由度达56个,整机功耗不到1000瓦,全面对标波士顿动力等国际巨头。这种技术跨越,不仅打破了西方在高端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壁垒,更通过电动驱动方案解决了液压系统的高能耗痛点,为商业化落地开辟路径。
作为中国首家大型双足大仿人机器人企业,这家2015年诞生的公司见证过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院士考察,并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荣光,也经历过“孤军奋战”的困境。转折始于2022年落户丰台区,公司开启“政策赋能+场景驱动”创新征程:区政府提供的3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补贴,被用于支付房租与设备升级;区科信局牵线园区内华电科工等企业,促进钢铁侠与园区企业合作。
“技术的价值在于让不可能变为常态。”张锐坦言。如今,张锐团队攻克仿人眼非典型道路视觉识别、机器人高算力低功耗步态控制器研制等多项关键技术,产品应用于科研教学、应急救援、公安维稳、能源安全领域、乡村振兴场景。
从“实验室样品”到“田间地头”应用场景全景解码
今年年初,张锐与团队已经启动优化第六代双足大仿人机器人设计。目前,公司已相继推出五代双足大仿人机器人,每一代产品均在前代的基础上实现了技术迭代与性能提升。第五代双足大仿人机器人已经实现走路、跑步、上下台阶、端茶倒水和舞蹈表演等多项功能,其在运动灵活性和动作协调性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身高137厘米,体重50公斤的双足仿人机器人,平稳地行走、上下楼梯;六足机器狗,驮着10公斤以上物资,爬坡、下坡、平移,灵巧地运动着……由钢铁侠科技科研人员带来的创新,如今已变成现实。
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一台半人高的轮形机器人稳稳地托着两箱树苗和几桶水,跟着工作人员走上步道。“这玩意儿比人扛省劲儿多了!”工作人员手上拿着与机器人相连的手环说,“上回在北宫森林公园那边运水泵,那坡陡的,它愣是没打滑。”机器人随着工作人员停顿而静止,轮子微微调整角度,适应着路面的倾斜。等他起身时,手环蓝光一闪,机器人又默契地追了上来,像条听话的大狗。
而在西南山区的田间地头,农民从家门口“翻山越岭”到耕地需徒步两小时的历史正在改写。轮腿复合机器人以300公斤负载能力替代人力运输农资。这款“惠农版”设备通过与中国联通、电信合作,计划覆盖全国6万个乡镇。国家农机补贴政策下,农民仅需支付数千元即可购入,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硬核载体。
在龙源电力光伏发电站,清洁机器人正进行光伏板清洁作业。安全巡检机器人其室内外通用设计,既能读取复杂仪表数据,又能完成开闸合闸等应急处置,单台设备可为变电站节省运维成本60%。数据显示,该产品已服务全国85%的省级电网公司。
技术的触角更延伸至城市治理的细枝末节。在首都机场,轮式人形机器人替代民警执行巡逻任务:通过AI视觉比对犯罪分子照片,识别异常行为;在出发层天桥劝阻滞留人员,日均处理200余例。这种“人机协同”模式,既释放警力资源,又以非接触方式降低冲突风险,成为智慧城市治理的新范式。
正如公司展厅内陈列的五代双足大仿人机器人模型,从2016年蹒跚学步的ART-0,到第五代实现99%核心部件国产化,每个迭代节点都印刻着“技术为民”的初心。
从“福布斯榜单”到“区域发展”产业生态聚集效应显现
2024年福布斯科创人物榜单不仅是对个体成就的认可,更是中国科创生态成熟的标志。张锐以双足大仿人机器人99%国产化率、56个关节自由度的硬核参数,将推动“中国制造”机器人在全球科技版图中从“参与者”向“架构者”跃迁。
“这些铭牌记录着7项国家标准的诞生。”张锐轻触展厅墙上的团体标准证书。作为全国唯一参与机器人、仿生学、安全应急国标制定的民企,公司已拥有18项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软件著作权、2项外观专利、30项商标,参与制定了7项机器人国家标准和4项机器人团体标准。2023年,企业获深圳基金B+轮投资,估值突破10亿元,成为区域创新驱动的标志性成果。
在智慧养老机器人展示区,北京交通大学硕士毕业生王宇欣正调试老人跌倒检测系统。这里每年接待超100名师生,累计培养的50名实习生中,41%选择留任,形成“实践—就业—创新”的人才闭环。张锐坦言:“我们要让技术突破与人才成长同频共振。”
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钢铁侠”机器人已应用于三大领域:全国500余所高校将其作为科研教学平台,培养新一代机器人人才;在应急管理部活动中,机器人深入灾害现场执行任务;在光伏电站,它们替代人工完成高危环境作业。如今,丰台区内已集聚航天科工智能机器人公司、钢铁侠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新兴际华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集群,聚焦“大型仿生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细分领域,产品覆盖军事装备、电力巡检、冶金采矿等关键领域。
“创新不是孤岛,而是生态雨林。”张锐的比喻在政策设计中找到注脚:2025年,丰台区进一步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攻关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与智能算法;开放智慧医疗、工业巡检等创新场景。这种“技术研发—场景落地—生态反哺”的闭环,恰如那台跨越45度陡坡的轮腿机器人——当政策赋能与市场需求的齿轮严丝合缝,“中国智造”的澎湃动能便势不可挡。(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