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24日电 在全国预防接种日和世界免疫周到来之际,“健康中国家,疫苗护万家——健康社区‘免疫行动’促进计划”23日在北京正式启动。该项目倡议深化社区医防融合新实践,推动地方形成成人预防服务新范式,通过征集各地优秀社区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提供实用科普指导,加强中老年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切实提高常见感染性疾病(带状疱疹、流感和肺炎)疫苗接种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全面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多方倡议促医防融合实践,发布成人预防“保典”促接种
我国正处于深度老龄化社会的进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感染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像带状疱疹、流感、肺炎等疾病,不仅影响个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作为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干预手段,疫苗不仅是保护个人健康的重要福祉,更是构建全民免疫屏障,实现预防为主、战略目标的关键抓手。
会议上公布了成人预防“保典”,包含成人预防接种时程表建议和社区预防接种十问十答,为成人预防接种提供实用指导,解答常见困惑。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慢性病群体,需懂得“疫苗护体”经济账
疫苗不是小孩的专利,对于成年人来说同样重要。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尹遵栋研究员介绍:“对于全人群来讲,疫苗都是从控制到消除乃至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例如,天花的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消除、乙肝病毒携带率的大幅降低,疫苗的广泛接种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于成年人、中老年人来讲,流感、肺炎球菌和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可以大幅降低发病风险,接种疫苗的获益远大于风险,应该被大力科普和倡导积极接种。”
我国老年人多病共存现象普遍,据推算我国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我国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60岁以上老人约有2.2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孙宁玲提醒,慢性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处于降低状态以及伴随炎症反应等,其罹患感染性疾病的几率高于普通人。以带状疱疹为例,相比一般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39%。带状疱疹发病后短时间内,心肌梗死、卒中等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增加趋势。
对于中老年人群、慢性病人群懂得用“疫苗护体”是一笔划算的经济账。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疫苗与健康分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冯录召表示,对于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接种流感、肺炎球菌、带状疱疹等疫苗,能够降低多病共存的风险,甚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例如北京市的数据显示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预防某些病毒感染可以帮助延缓认知能力下降。一项大型新研究发现,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以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当前很多慢性病患者仍然不知道慢性病处于稳定期是可以接种疫苗的,还有一些患者普遍存在疫苗犹豫现象,而实际慢性病人群应当是积极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前可就疫苗的保护效果、保护时长、接种禁忌、安全性等信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科学接种。
健康社区健康家,疫苗接种新探索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发挥基层社区广泛的服务网络,强化预防先行理念,助推公众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主动预防接种,构建免疫屏障,降低健康风险,从而降低个人、家庭和社会负担,从而实现“健康中国、预防先行”的健康目标。
各地积极响应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健康政策,“因地制宜”探索出成人预防服务新实践,冯录召介绍,近年来很多医疗机构设立了“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实现评估、推荐、接种一体化,便利性大大提升;全国十几个省市实施“疫苗处方”试点,变“被动咨询”为“主动干预”。此外,还看到多地已实现电子处方流转与疫苗全程追溯,AI健康助手的应用,更加智能和数字化的信息系统等,这些创新实践正在重塑‘全龄友好’的免疫服务生态。通过不断地探索、分享,形成可复制的模板,使得更多地方加入完善成人预防接种服务的创新浪潮,从而促使更多公众积极接种,形成良性循环。(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