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中美青少年北京切磋球技体验武术 促进人文交流

2025年04月19日 21:41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19日电 (周锦麒)为促进中美青少年人文交流,深化教育合作,“2025美国青少年匹克球人文交流中国行”活动从17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此次交流活动以体育为媒、文化为桥,为中美青少年搭建了理解与信任的平台,为两国教育合作注入新活力,推动更多青少年在体育与文化的交融中成长。

  “我很感激有这个机会来中国,让我的老朋友以及中国的新朋友能有一个令人愉悦的时光,这些活动是我所经历的最棒的旅程。”来自美国马里兰州蒙郡公立学校的学生代表Lan Harper谈到北京之行如是说。

“2025美国青少年匹克球人文交流中国行”活动代表团登长城。周锦麒 摄

  18日,代表团在蒙蒙春雨中攀登居庸关长城。代表团团长Jeffrey Sullivan在登上长城后激动地展示自己的成果:他将自己的中文名字——周游,刻在了购买的纪念品上。

  随后,代表团到北京第十中学晓月苑分校观赏并学习中国传统武术。北京市第十中学教育集团卢沟桥小学十余名学生手持红底金龙旌旗,在激昂的鼓点中,以气势磅礴表演拉开帷幕。同学们以一套刚柔并济的功夫扇表演映入眼帘,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中透出“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侠气。

周锦麒 摄

  精准的踢腿、迅猛的出拳、灵活的躲闪,精彩表演过程中,代表团师生和家长被武术的力与美深深吸引。在学校老师和武术队同学的指导下,他们纷纷尝试,一招一式间,体会中华武术的深厚内涵。

  “这太酷了,我能够像他们(武术队)一样做出动作,尤其是那个扇子的动作,太帅了。”代表团学生Lila Mack从与之交流的十中学生手中接过扇子,尝试演示。Lila Mack说,北京和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我爱这里经历的一切”。

  代表团学监Thomas Wyatt Taylo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到中国,对于交流他有着美好的展望,“我认为活动最重要的作用是搭建了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我们的学生会去告诉人们,在这种活动中我们能学到很多。” Thomas Wyatt Taylor称,交流活动能够有效增强两国青少年间的相互了解,培育真挚友谊,进一步促进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

周锦麒 摄

  科技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也是连接中美青年的纽带。在人工智能工作坊,主持人以“人工智能已悄然融入生活”为引言,介绍了北京市第十中学“学AI、用AI、做AI”的阶梯式课程建设,并开启三大实践项目:手势感应移动小车、编程机器人“小飞”、智能学伴系统、VEX机器人项目。

  科技社团成员现场演示手势识别模块无线操控小车,模拟特殊场景下的设备控制与救援任务,吸引众多学生驻足互动区体验;中美学生分组协作,在科技教师的指导下,调试代码、优化指令,尝试为“小飞”编程实现语音对话等功能;通过平板演示个性化学习助手从课前预习到课后巩固的全流程陪伴功能,引发嘉宾对自适应学习模式的思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当天,美国马里兰州蒙郡公立学校系统与北京市第十中学互换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在多领域的深化合作。北京第十中学送上“友谊地久天长”书法作品与代表团进行礼物互换。

周锦麒 摄

  北京市第十中学自1949年创办以来,先后与日本、新加坡、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多个国家的学生开展友好交流活动,不断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丰富、优化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副主任兼北京市第十中学教育集团校长曲兆军称,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相聚的少年成为人类文明的使者和世界进步的推动者,在多元中增进理解,在对话中共创智慧,将“美美与共”的文明理念深植心田。

  本次活动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丰台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中学、北京市第十中学和迈思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连日来,代表团在北京攀登长城、参观故宫博物院等,领略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璀璨华章。代表团还走进北京中学西坝河校区、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中学、北京市第十中学,举办匹克球友谊赛以球会友。开展文化交流体验,在年轻人之间搭建桥梁,在文化之间搭建桥梁,携手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篇章。(完)

编辑:杜燕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