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多措并举治理“大数据”杀熟等问题

2025年04月17日 21:32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17日电 (记者 吕少威)北京市市场监管局17日组织召开北京市重点平台企业工作指导会。会上,该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大数据”杀熟、消费者维权、信用监管数据试点等热点话题进行介绍。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八支队副支队长纪志强在会上表示,北京市场监管部门高度关注“大数据”杀熟的相关问题,始终将整治“大数据杀熟”作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点任务,通过“技术监管、线索深挖、合规引导”三措并举取得实效。

  在技术监管方面,联合市网信办等部门对京东等重点平台企业开展算法检查,督促平台企业提高算法透明度,优化算法规则。

  在线索处置方面,深入梳理投诉举报线索,对12345、12315投诉举报中可能涉及大数据杀熟的投诉举报线索进行再梳理、再核查,并结合投诉举报线索对去哪儿网等多家平台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在合规指导方面,加强对平台企业的常态化合规指导,同时针对舆情热点“一事一议”约谈整改,不断夯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

  随着网络交易的蓬勃发展,消费者经常反映网络交易消费维权难、维权慢甚至不知道该找谁等问题。对此,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消保处副处长朱燕平谈到,在完善网络交易消费维权机制、提高消费维权效能等方面,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多措并举,减少消费者后顾之忧:

  一是突出源头和解。与经营者和解是对消费者最便捷、对全社会最经济的方式。将推动平台型、总部型、连锁型等大型企业健全消费纠纷解决体系,加入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将售后服务规范的网络平台企业全部纳入北京市接诉即办“诉求即办直通车”和全国12315平台在线解决消费纠纷(简称ODR企业)范围,指导企业不断完善售后服务措施,主动与消费者达成诉求和解,不断提升诉求处置效能。2024年,企业通过直通车、ODR两项机制,主动解决消费纠纷超100万件。

  二是加强行政调解。市场监管等部门承担了大量消费纠纷调解工作,是消费者使用最多的渠道之一。市场监管局在职责范围内,不断提升消费投诉处置效能,加强消费维权能力建设,依法畅通12345和12315投诉渠道,完善处理流程,高效处置网络交易领域中商品售卖类消费投诉,2024年有效处置该类投诉106万件。

  三是不断加强消费宣传引导。围绕“3·15”以及“6·18”、双“十一”等网络消费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系列宣传,让消费者掌握消费维权知识,提高消费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消费信心。今年“3·15”期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陆续发布消费信息,曝光典型案例,总阅读量超3000万人次。全市开展线下宣传活动100余场次,触达人数超500万人次。

  会上还谈到向平台企业开放信用监管数据试点工作的相关情况。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信用处副处长丁学雷表示,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海淀区数据局与美团、腾讯、蚂蚁、叮当四家试点平台正式签署《信用监管数据开放试点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全国首个向平台企业开放信用监管数据的试点工作全面推进。这一创新试点旨在通过政企数据共享,强化平台经济信用治理,为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北京经验”,有望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试点项目聚焦“构建政企协同机制、强化信用数据核验、促进平台合规治理、保障数据安全流转”四大任务,通过可信数据空间技术搭建安全通道,向试点平台开放全国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关键信用数据,构建动态信用评价体系,推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在平台经济领域的深度应用。

  监管层面,试点工作打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数据通道,以共享全国经营异常名录、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数据为基础,指导试点平台企业分析平台内经营者信用情况和经营状况,依据平台特点完善经营主体信用档案,促进市场监管信用数据在平台经济中落实落地、实施应用。

  企业层面,试点平台企业通过核验比对试点数据与掌握的入驻经营主体相关信息,在经营主体入驻资质核验、信用评估分级管理、经营异常监测预警等场景,依据平台规则有效治理存在信用风险的经营主体,完善动态信用评价制度,深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从而保障平台交易环境安全可靠,助力平台经济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完)

编辑:熊然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