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17日电 丰台区绿色发展大会在中国插花艺术博物馆举行,会议围绕区域绿色转型系统规划,从交通、工业、建筑、能源等多领域提出协同治理方案,聚焦绿色新能源车、绿色机械、绿色汽修、绿色锅炉、绿色工厂、绿色建筑、绿色工地、绿色园区、绿色地块、绿色校园等重点领域提升,发布绿色发展十大行动,旨在全面推动生态品质提升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聚焦重点领域提升,发布绿色发展十大行动
会上,专题片《丰台·绿动未来》系统呈现了丰台区在生态治理、产业升级、能源转型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近年来丰台区以“绿城九法、花城七法”为路径,以“倍增追赶、合作发展”为引领,厚植超大规模城市生态底色,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好转,区域实现绿色发展“华丽转身”。
会上发布绿色发展十大行动,聚焦绿色新能源车、绿色机械、绿色汽修、绿色锅炉、绿色工厂、绿色建筑、绿色工地、绿色园区、绿色地块、绿色校园等重点领域提升。
“十大行动,贵在有力有效。”丰台区副区长林艳红在会上表示,要在工作中用行动说话、以实效比拼,努力推动丰台区走在绿色高质量发展前列。
其中,在汽车方面,绿色新能源车推广行动旨在逐步推进营运车辆、工程车和社会车辆新能源化,推进充电桩进社区、上公路、布商圈。绿色机械升级行动旨在推动清洁能源替代,推广电动装载机、氢能叉车等设备,探索谋划绿色机械租赁服务,扩大绿色机械更新补贴范围。绿色汽修提级行动旨在推进汽修集群工艺技术升级,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完成绩效提级工作,宣贯绿色评价标准。
同时,推进绿色锅炉改造行动,持续开展燃油锅炉清零行动,有序推进区域散小热源整合与热泵替代;探索建立区域智慧能源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余热利用。绿色工厂创建行动旨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改造升级、能源清洁化行动;针对重点管控企业,推进“一厂一策”精细化治理;开展企业绿色诊断服务,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建筑提升行动旨在推进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有序开展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农房,推进农村住宅节能改造;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既有建筑开展围护结构、照明系统、空调系统节能改造。
此外,绿色工地管控行动旨在强化工地源头管控,全面推行封闭施工,安装智能喷淋降尘系统,推广基坑气膜等技术应用,推进建筑废弃物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绿色园区建设行动旨在推进园区改造方案,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支持一批绿色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城市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在丰台区布局;重点在丽泽、中关村科技园、南中轴文化科技园等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域。绿色地块创美行动旨在实行裸地分级管控,推进“一地一策”;强化动态监测预警,利用遥感影像巡检,数据共享公开;推广多元共治,鼓励社区参与裸地认领管护,实现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升。绿色校园培育行动旨在开设生态文明实践课程,实施旧物回收专项计划,组织绿色低碳主题活动;创建‘乐学公园’、‘乐学园地’、‘乐学基地’三级乐学平台;建立家校联动机制,通过学生带动家庭践行绿色生活。
打出“组合拳”,合力推动绿色发展加速度
会上,丰台区发展改革委、丰台区生态环境局、丰台区住建委、丰台运管分局、丰台区教委等五大职能部门围绕绿色低碳发展、污染防治攻坚、城市系统更新等重点领域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搭台”,合力推动绿色发展加速度。
丰台区发展改革委围绕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宜居城市、绿色文化涵、绿色合作五大工程,部署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启动“扬尘管控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抑”尘不染,守护好“丰台蓝”。丰台区住建委全面抓好绿色施工各项工作,督促引导企业和项目从策划、设计到施工,全过程体现绿色,打造绿色建造标杆。丰台运管分局着力加速推进“绿色车队”迭代,推动汽修企业提级改造,释放企业发展“绿色红利”。丰台区教委布局绿色校园培育工程,推动生态教育融入课程体系,为绿色发展注入“思想动力”与“创新活力”。
数智赋能,政企联合向绿而行
玉泉营街道作为丰台区首个实现政府机关办公场所100%绿电使用的单位,在大会上分享了绿色低碳办公、绿电消纳应用经验。大唐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玉泉营街道的成功经验给予了丰台区能源单位极大信心,将积极助力丰台区公共机构和商务楼宇、企业使用绿电,为建设绿色丰台贡献力量。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英视睿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加入生态环保产业圈的绿色企业代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数智赋能绿色可持续发展为题,分享了丰台优良的营商环境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助力企业绿色发展经验。
作为首都重要的“菜篮子”和大“果盘子”,新发地常年承担着北京市8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任务,会上,北京新发地韵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分享了新能源车队的工作经验,为丰台区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范式。作为“绿牌工地”标杆,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打造了北京市首个基坑纵横跨度均超100米的大跨度基坑气膜项目,为城市更新与民生工程领域做出新的探索。(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