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北京新闻4月9日电 《乳清蛋白深度解析—中国运动人群营养健康白皮书》发布会7日在北京举行。白皮书由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简称“中营惠”)牵头编撰、同时携手Optimum Nutrition奥普帝蒙(简称“ON”)联合发布,这是中国首份关于国内运动人群营养健康白皮书。
近年来,乳清蛋白被国内运动人群频繁应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是因为蛋白质在运动中的作用非常关键,而乳清蛋白则是一种优质动物蛋白,具有抗氧化、提升免疫力等营养特性,有助于减少肌肉损伤、有效恢复运动疲劳等。
本次发布会围绕“中国运动人群的营养健康”展开,专家、知名运动员、企业代表等多方代表受邀出席,从各自领域的专业角度出发,共同深度探讨关于乳清蛋白和营养健康方面的观察与思考。
作为白皮书编撰专家组代表,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王瑛瑶研究员、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研究中心高级科学家王颜分享和探讨了白皮书中的重要观点及领域价值。
专家认为,无论是运动人群营养还是提升全民健康,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对于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谈及原因,专家表示,不仅因为乳清蛋白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因为它的比例合理,消化吸收迅速,在促进肌肉蛋白合成方面优势明显。这份白皮书,分别从乳清蛋白的营养特性及生产工艺、在不同运动人群中的临床研究及需要量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不仅客观呈现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乳清蛋白产品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解析。此次白皮书的发布,将为乳清蛋白在运动营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并在“健康中国2030”的指引下,构筑全面科学的膳食观念,促进多元化的全民运动,倡导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ON奥普帝蒙-大中华区区域总经理杨凯在发布会中介绍,持续深耕健康行业近39年,ON具有六大维度(原料、成分、氨基酸配比、品牌历史、溶解度、适口性)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大家所熟知的ON金标乳清蛋白粉,其成分以乳清蛋白为主,占据配料表第一位,所有ON产品均采用高配标准生产,不仅产品纯度高,而且脂肪/乳糖含量更低,产品中所含氨基酸均源自天然乳清(非合成添加)。优质的原料与成分配方,一直是ON产品获得广大运动爱好者肯定的基石。
ON品牌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综合运动营养补充体验。训练前,提供氨基酸/氮泵/肌酸等能量补充产品,训练后,提供多种乳清蛋白产品。ON金标系列乳清蛋白类产品从入门级即以分离乳清为主,到进阶级纯分离产品,再到高端级纯水解产品。还有纯植物蛋白产品、增肌粉等蛋白质摄入产品,都为国内外运动群体日益细分的需求提供更专业、更多元、更优质的运动营养。
ON奥普帝蒙-大中华区区域总经理杨凯还谈到,在如今健康与营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时代,ON奥普帝蒙的产品已深入融入人们的生活。未来,在白皮书指导下,蛋白粉的生产企业将对产品原料、技术、口味、呈现形式等再度升级与创新,在满足专业运动人群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服务于更多的运动群体乃至大健康关注人群,让乳清蛋白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ON不仅希望能帮助专业运动员或者健身爱好者更好地释放潜能,通过科学的运动营养,助力他们在每一次训练中取得突破,更希望参与制定行业科学、权威的标准,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健体运动员何炬贤作为ON奥普帝蒙品牌大使。他谈到,运动人群在训练时,由于氨基酸供能、肌肉损伤修复以及耐力训练导致蛋白质流失等原因,比非运动人群需要摄入更多高质量蛋白质,因此,补充高品质的乳清蛋白对运动人群有积极作用。在自己的进阶路上,鸡胸肉、鸡蛋、粗粮这类高蛋白和优质碳水的食物,还会根据训练习惯摄入ON多款产品。“早上会喝乳清蛋白粉,补充蛋白质相对来说比较快速。”他说,还会摄入氮泵粉、肌酸粉,助力提高训练的耐力和爆发力。值得一提的是,从高质量的原材料到精湛的制造工艺,ON的每一款产品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一位用户获得精准、有效的营养支持,这一点对运动员来说很重要,“每天摄入多少蛋白质要务必精确,否则会影响到备赛的摄入和整体的计划。”
白皮书中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参照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列举了不同人群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建议。对于运动人群,何炬贤认为,白皮书的发布给予了人们一个补充蛋白质的指引,让人们能清晰地了解不同人群如何根据自身情况摄入不同蛋白质,以及在不同时间段摄入蛋白质,“一般推荐耐力运动人群在运动后补充乳清蛋白,阻力运动人群可以在运动前或运动后补充乳清蛋白。”
据悉,白皮书是由ON品牌发起的健康战略议题,与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达成合作共识。内容中提及的所有各项科学数据,均经过第三方科学研究方向的多维度验证,以此确保数据应用的公正性与可靠性,既能为行业提供决策参考,也能满足市场洞察需求。(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