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2日电 《2025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日前发布。《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城市住房正经历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历史性转变。一方面,在近2.6亿的全国租房人口中,主流置业人群正在回归租房市场,居住品质成为新常态下的核心诉求;另一方面,当前以个人业主房源等为主的住房租赁市场,供给侧的诸多滞后性问题日益凸显。
品质化租赁需求成新常态
随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租房人口规模持续扩大,租房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自如研究院、新华网文化产业研究院共同参与调研编撰,中国建设报社支持的《蓝皮书》数据显示,四大一线城市中租房人口规模接近4000万人,占比接近50%。在全国40个重点城市的租赁市场中,35岁以上的租客占比达到35%以上,较2021年显著增长了4.9个百分点,成为所有年龄层租客中占比提升最快的群体。
35岁以上主流置业人群的回流,带动了改善型居住需求从购房市场流向租房市场,整租型、尤其是多居室整租正在崛起。据《蓝皮书》调研显示,“室内环境舒适、房屋品质高、周边交通便利”是租客衡量租住品质最为关注的三大因素。为了获得更好的租住体验,有超四成租客愿为“质量更好的基础装修”增加预算。
值得注意的是,租住需求的变化不仅是人口规模的横向扩张,更是租住时长的纵向延长。《蓝皮书》数据显示,超半数租客可接受5年以上的租房生活,近20%租客接受租房10年以上。在接受长期稳定租房的租客群体中,近半数表示“更愿意与专业机构签订长租合约”,维修方便、服务好都是受访者提及更青睐长租机构的原因。
长租房供给三大主体并驾齐驱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中,供应主体90%以上是个人出租。蓝皮书调研结果显示,个人业主手中的房源普遍存在“老旧”问题,超50%房源房龄超10年以上、超20%房龄已有20年以上。一方面是房源老化、居住体验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是大批量房源从交易市场转入、高品质的机构化长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大量入市,由此,长期空置、中介平台不规范、房子持续“出问题”、租金收益不及预期以及租客拖欠费用,成为最令城市业主困扰的出租痛点Top5。
此前,“2025房东年度期待十大热词”调研数据显示,个人业主对2025年出租生活最期待的前三大关键词分别是:稳定、省心、安全。
在推动住房租赁多主体供给体系加速建立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纷纷参与市场,机构化长租房产品形态、居住生态不断丰富,市场占比稳步提升。其中,集中式长租公寓TOP30企业累计开业房源量达122.6万间;集中式租赁社区管理规模超过3万间的运营机构占比达到14%。
与此同时,国家也持续通过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举措,大力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作为“十四五”住房供给的重点,国家多措并举加快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加快补齐住房保障体系短板。业内人士表示,可以借助专业化、规模化长租机构在模式、产品、服务、科技运营能力上的优势,推动市场化长租房改造升级、赋能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提质增效,释放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价值,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尤其是面对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部分结构性矛盾与运营能力短板问题,鼓励保租房运营引入长租机构模式、产品、服务、科技运营能力。(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