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3月12日电 2025春季第二届高层次人才博士专场洽谈会在北京举办。活动通过“现场双选会”“校企合作洽谈会”“职业发展指导专区”三大板块,为博士群体搭建精准就业对接平台,同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近400百余名博士参与,现场超过280余名博士与企业确认意向。
3月12日中午刚过,已有不少企业提前入场布置展位。为提升沟通深度,主办方前程无忧为每家企业设置了独立洽谈区,并提供了丰富的茶歇与现磨咖啡等饮品,让企业与候选人在舒适、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沟通和交流。为了方便求职者往返,主办方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5所大学周边设置了本次双选会的专属接驳站,由专线大巴车提供贴心的免费接送服务。
本次双选会聚焦“高精尖”领域,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青岛、武汉、苏州等地的三十余家知名企业参与,参与企业包括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伊利集团、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车科技创新(北京)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总院、金风科技等优质企业,提供管理类、设计类、研发类等优质岗位330余个,平均月薪4万以上。
为了招揽到更多优质人才,企业纷纷亮出“超暖”福利清单。不少博士求职者手持简历,一边翻阅岗位手册一边低声讨论。随着活动推进,活动氛围持续火热,很多展位出现了“等位”情况,部分热门岗位竞争比达1:10。
“我的研究方向是智能建造与绿色建筑技术,希望加入一家能将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的企业。”在双选会现场,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周扬(化名)向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递上简历。他介绍,自己很喜欢学术研究,但更期待研究的技术能落地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求职者科研理想与企业的产业需求“一拍即合”。通过简历介绍和现场的深入沟通,企业招聘负责人对于周扬也很满意,“这样既懂技术又具有产业化思维的博士正是我们企业急需的创新人才,相信有了更多高层次人才的加入,我们一定能共同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针对博士群体容易出现的“重技术轻表达”的求职短板,主办方在会场专门设立了职业指导专区,提供简历优化、政策解读等服务。“博士简历容易堆砌论文和项目,但企业更关注技术转化能力和团队管理经验。”指导专家介绍,用“技术痛点-解决方案-应用成果”的结构来展示项目经历,更容易从海量简历中脱颖而出,让企业招聘人员迅速捕捉到亮点。活动现场还贴心地提供了现场简历打印服务,便于求职者“现改现用”。
促进高层次人才就业工作发展,需要汇集高校、企业、招聘平台多方资源,形成合力。除双选会外,主办方同步组织了“高层次人才就业工作校企洽谈会”,邀请北京理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就业办负责人,与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总部网络事业部、中国光大银行、浪潮集团、亚信科技、中国新高教集团、数据所、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希嘉万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润泽园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燕东微新厂(12寸Fab)-北电集成、瑞木镍钴研究院、青岛乾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共商人才共育机制,双方围绕校企联合课题、博士人才数据库、职业素养提升课程、博士成长路径模型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成为博士就业生态的’连接器’,让博士群体“研有所用、才有所展”,让人才价值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前程无忧校园招聘负责人班凤召表示,作为校园招聘领域领先的服务商,将继续深耕高校资源,为企业、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将“博•未来”模式打造为博士就业服务标杆。(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