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3月8日电 (周敏 张海丰 林思雨)职业教育如何更加积极响应“积极老龄化”社会体系构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与中国保利集团所属中国中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7日签署产教融合合作协议,创新合作模式。
“央企坚守‘国之大者’,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支撑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都是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要写出合作创新的篇章。”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杨志成提出,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只靠单一院校、职业院校还不够,要实现政、校、企合力集群发展,聚焦“101计划”。校企创新合作,就是要调度双方优势,加强研究、推进研发、注重运用,创新探索中国式养老模式,创新研发中国式养老产品,创新推进中国式养老人才培养。
保利集团总经理助理、保利中轻党委书记、董事长安胜杰提到,此次合作是央企使命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度碰撞,希望通过产教融合破解行业人才短缺与技术瓶颈难题,为银发经济注入新质生产力,把康养产业做成既有民生温度又有科技厚度的标杆产业。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乔东亮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围绕不同年龄段老人问题开展的调查研究,基于学院“一老一小一青年,一文一技国际化”专业布局,从落实“101计划”角度,提出了“12345”方案。
据介绍,合作将继续强化教育对企业和人才的支撑作用,强化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深耕五大项目,探索“康养+教育”新模式。包括:订单化创新“康养+职教”新模式。开设“保利中轻国际班”,定向输送康养护理、康复技术等领域应用型人才,同时构建“中职-高职-企业”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区域协同创新“康养+服务”新基地。共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校政企立足平谷,联合建设康养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推动康养服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与模式创新发展;挖掘优势搭建“康养+研发”新平台。共建创新中心与产业学院,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双方共建“康养创新中心”和“康养产业学院”,聚焦适老化产品研发、智慧养老系统开发等前沿领域,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实现学生“入学即入职”;本土化建设“康养+人文”新文化。对标国际职业标准,赋能本土行业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康养人才,加快探索中国特色养老文化;党建引领“康养+党建”新体系。成立联合党组织,实现“业务合作与思想建设同频共振”。
随着合作协议的签署,首批项目将进入落地阶段,一条覆盖教育端、产业端与政策端的康养生态链正在形成。(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