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3月8日电 (记者 杜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主席魏小东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接受部分中央及市属媒体采访。他表示,今年,北京市政协将围绕11个重点议题开展协商,同时将在总结前两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好“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充分体现委员们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的深厚情怀和“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责任担当。
凝心聚力画好最大同心圆
今年初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对市政协2025年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
魏小东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今年,北京市政协将做好五个方面主要工作:
——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以深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坚持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加强学习工作统筹,强化委员学习座谈会主阵地作用,加大“行走中的学习”等沉浸式学习工作力度,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办好政协报告厅、委员讲堂、今雨书院等品牌学习活动,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紧扣首都现代化建设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认真组织实施2025年协商工作计划,开好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议政会、专题协商会,组织开展立法协商。支持专委会围绕相关领域重要问题开展协商座谈。举办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十一次会议,围绕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与津冀政协持续联动协商。发挥协商式监督的优势,坚持开展“每月一题”和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民主监督,六个民主监督组围绕相关领域重要问题开展专题监督。建设协商民主实践点,推动“京华议事厅”协商平台活动全面铺开。建立京蒙政协主席联席会议机制,深化与闽川等省区市政协组织交流合作。
——凝心聚力画好最大同心圆。召开各民主党派市委主委座谈会,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发挥作用搭平台创条件。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组织醒狮越野跑等团结联谊活动。举办宗教中国化北京故事礼仪音乐篇系列活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问题开展调研,精心谋划港澳委员和工作顾问专项视察活动。发挥“京促会”作用,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支持青少年“模拟政协”社会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体验协商民主、增强制度自信。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协制度建设。市政协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发展协商民主部署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确定的政协改革任务,逐条逐项抓好组织实施、不折不扣推动落地见效,以创新思维和改革举措扎实推进政协工作制度机制建设,加强政协协商同其他协商形式的协同配合,助力完善协商民主体系。
——建设高素质的政协委员队伍。落实建设一支“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委员队伍的要求,推动广大委员提升政治素质、强化责任担当。尊重和保障委员民主权利,完善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和评价,为委员履职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推动委员挺膺担当、履职为民。
围绕11个重点议题开展协商
坚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是政协履职的基本遵循,也是北京市政协历年协商计划的重头戏。今年,北京市政协将围绕11个重点议题开展协商,分别是:
协同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京津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赛事体系,持续推动首都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
探索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抢占发展先机,增强首都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进一步扩大城市立体绿量,促进绿化彩化美化生态空间建设;
构建多元参与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可持续城市更新和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扩大农村有效投资和市场消费;
加强地下水位变化风险分析研判,加快建立地下空间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体系;
加强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提升绿色经济国际影响力;
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等立法协商。
魏小东指出,这11个重点协商议题,以及北京市政协协商座谈会议题计划、民主监督工作计划确定的协商、监督议题,都是按照市委要求在各方面提出的132个议题建议基础上协商产生的,充分体现了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北京市政协将积极组织委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组织实施协商活动,力争拿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为推进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
北京市政协自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所盼”谋划和组织开展协商议政。2023年,创新开展“各界委员齐参与每月一题聚共识”常态化民主监督。
“两年来,北京市政协“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不断深入推进。”魏小东说,两年时间里,北京市政协按照“一题一组”的方式组建议题监督小组,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23个高频共性难点问题开展了常态化民主监督,3000余人次委员参与,47人次委员在市委深改委“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月度例会上发表意见,报送社情民意信息56篇,提交提案20多件,为有关部门破解民生难题、办好民生实事提供了有力支持。委员们在参与“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的深厚情怀和“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责任担当,真正在群众幸福感中找到履职荣誉感。
魏小东表示,在总结前两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北京市政协今年将继续组织开展好“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
——加大民主监督工作力度。将2025年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推动解决的13个重点民生诉求问题全部纳入监督议题,组建13个议题监督小组,并首次将市政协综合部门纳入进来,与各专委会一道,“一对一”为各议题监督小组提供支持和服务保障。“每月一题”是全年持续推进治理的问题,所以我们每项议题的监督工作也将贯穿全年。
——提升民主监督实效。各议题监督小组将根据“每月一题”的“一方案三清单”(问题解决方案、责任清单、政策清单、任务清单)内容,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除集体调研外,动员委员就近就便开展自行调研。运用委员工作室等平台,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广泛凝聚共识。发挥委员专业优势,深入研讨交流,提出务实、“解渴”、管用、管长远的办法。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今年的一项重点任务是制定“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实施办法,推动这项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梳理提炼前两年实践的做法经验,从议题分配、监督小组组建、监督活动组织、监督建议报送、意见建议采纳反馈、报告工作等方面深入开展学理化研究,切实把制度制定好,不断提高“每月一题”民主监督工作质量。
推动提案工作提得准、商得深、办得实
质量是政协提案工作的生命。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共收到提案1386件,审查立案1261件,其中集体提案156件,委员提案1105件。委员们持续强化提案质量意识,且履职热情高。663位委员参与提出提案,占委员总数的86.9%。首次收到以小组名义提交的提案,集体提案占比较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升5个百分点,提案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开展“会中办提案”,有力彰显了协商民主制度优势。
魏小东表示,今年,北京市政协将聚焦提质增效,坚持守正创新,加强实践探索,推动提案工作在提得准、商得深、办得实上持续发力,更好发挥在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中的优势作用。
据介绍,北京市政协将加强和改进提案培训工作、建立重要提案摘报机制、深耕“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协商品牌,并深化重点提案督办与重点议题协商活动有机融合,推进各专门委员会结合履职任务督办非重点提案。改进提案办理“回头看”工作,优化第三方评估工作机制,完善提案全流程向委员反馈机制。同时,完善提案工作评选表彰、提案征集工作等制度机制,不断健全提案工作制度体系。
创新打造协商工作品牌
“京华议事厅”是北京市政协去年创新打造的协商工作品牌,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取得了初步成效。魏小东谈到,“京华议事厅”通过开放、平等的协商交流平台,市区联动、上下协同、多方参与,切实将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反映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是协商民主在京华大地新的生动实践。
他说,今年,“京华议事厅”已被列入北京市政协常委会工作要点。作为市区政协协同履职的重点任务,北京市政协将按照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不唯数量重质量、不唯形式重内容的原则,持续推动“京华议事厅”活动在十六区政协全面铺开。推进过程中,将组织现场观摩,开展专题研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促进互学互鉴,及时总结提升,不断丰富完善协商内容和形式,使协商更接地气、更有活力。通过以上工作,使“京华议事厅”进一步扎根百姓身边,成为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北京特色协商工作品牌,为推动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