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2月24日电 2024年由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共同编制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元交换规范》《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共享应用规范》正式发布实施。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秉持协同发展理念,通过构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基础资源库及制定实施两项协同地方标准,在身份认证、安全核验及数据共享应用等方面实现了创新性突破,有力推动了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的应用进程,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紧密合作,创新做法
三地构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基础资源库。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紧密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了京津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基础资源库。这一资源库的建立,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三地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共享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团体等各类机构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为三地市场监管部门业务协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资源库的建立,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为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数据分析、风险预警等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
三地制定实施协同地方标准。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编制了《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元交换规范》和《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共享应用规范》两项协同地方标准。这两项标准在京津冀三地同步实施,为政府部门间业务协同提供了身份认证、安全核验及数据共享应用的统一规范。标准的制定实施,有效解决了三地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交换和共享应用方面的难题,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效率和准确性。
实现“数据跑路、快递跑腿、群众坐等”
三地实现数据共享。通过实施标准,京津冀三地已实现近1700万家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团体等各类机构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共享。这一数据共享成果,为三地市场监管部门业务协作提供了便利。例如,在开展企业监管工作中,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实时查询企业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记录,从而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地开展数据分析。利用三地共享交换的数据资源,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多项专题分析工作。例如,“京津冀经济与社会重点领域发展”专题分析,通过对三地企业数据的分析,为京津冀区域的绿色转移、优势产业的资源互补以及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有效疏解提供了数据支撑。此外,三地还开展了“首都都市圈企业发展”专题分析,为首都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三地推动商事制度创新。结合京津冀共享数据,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优化了“北京市企业服务 e窗通平台”功能,实现了企业“异地领取”营业执照。这一创新举措,为群众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就近办”企业登记服务。例如,一家企业在北京市申请注册,通过“e窗通平台”,可以在天津市或河北省领取营业执照,真正实现了“数据跑路、快递跑腿、群众坐等”。
在北京市综合监管数字化建设中,市场监管部门利用京津冀三地共享数据及在京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埠机构统一代码信息比对服务,有效解决了在京外埠各类机构作为监管对象的数据准确性问题。这一举措,助力了监管对象基础库建设,为监管对象和检查任务提供了准确定位支持。例如,在开展市场监管工作中,通过比对外埠机构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可以准确识别监管对象,提高监管的精准度。
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深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协同工作,进一步拓展数据共享应用领域,提高数据共享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三地还将加强在市场监管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京津冀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例如,三地可以共同开展市场监管执法行动,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此外,三地还可以加强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保障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