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2月18日电 (陈芳芳)2024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区聚集优势资源、整合全区力量,大力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着力完善区、街乡、社区(村)三级综治中心工作体系,推动各方力量下沉,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能力,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朝阳实践模式。
协调资源、汇聚数据,构建立体化综治网络
朝阳区是全市的人口大区、经济大区,也是首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具有国际化程度高、社会关注度高的显著特征。
为全力以赴维护首都安全稳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区域发展行稳致远,2024年,朝阳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聚集优势资源、整合全区力量,先行先试、大力推进综治中心建设。
朝阳区构建了综治中心“1231”整体框架,即全区一个数智平台(朝阳区综治中心信息平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两个重点工作板块,区、街乡、社区(村)三级工作体系,以及全区一套基础网格,为基层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提供服务和支撑,推动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
与此同时,朝阳区还指导13家行政单位建立13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3个调解中心,涉及道路交通事故、消费纠纷、物业管理纠纷、住房租赁中介行业纠纷等领域。
基层网格是朝阳区各综治中心感知群众需求的前沿阵地。据介绍,朝阳在全区43个街乡791个社区(村)共精细划设了5817个网格,在提升服务群众质效的同时,摸排群众需求,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构建立体化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上,朝阳区还强化数据信息赋能,打造综治中心“4+X”数智信息平台,并正在陆续接入卫健、金融、房管等专业数据,向前一步,不断前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端口,努力把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
“最多只跑一地”,提升“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质效
综治中心框架搭起来了,如何发挥作用?怎样利用多方合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能力?
朝阳给出的答案是: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健全群众诉求登记、受理、办理等“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服务,打造群众“最多跑一地”窗口。
在黑庄户乡综治中心,黑庄户乡小鲁店村居民高女士向信访接待员反映,自己和父亲在参与小鲁店村的一次活动中,因故导致身体不适,先后多次就医,但医药报销无法落实,希望帮助其解决医药报销问题。了解情况后,信访接待员第一时间对高女士反映的事件进行梳理研判,仔细翻阅查找相关法律依据和类似案例,并着手开展调解工作。最终,在乡司法所、法律顾问的合力工作下,高女士的医药报销纠纷得到化解。
这是黑庄户乡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服务的生动体现,也是朝阳区、街乡、社区(村)综治中心为民服务的缩影。2024年,朝阳区大力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区级综治中心于5月底实体运行,到2024年底,全区43个街乡综治中心已全部实现开门办公。
同时,为提升综治中心服务效能,朝阳区还对区综治中心进行了功能整合,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有关功能于一体,为公检法司信访在此办公开设窗口,让群众各类问题“最多只跑一地”,不断提升“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质效,筑牢实体化运行基础。
创新工作机制,多元资源赋能基层解纷
在加强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朝阳区还创新运用“基层政法日”、“白衬衫”挂职等工作机制,配齐配强政法下沉力量,做好矛盾风险研判、重点矛盾调解、法律宣传、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为基层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增强街乡政法力量。
43个街乡综治中心每周固定半天作为“基层政法日”,由公检法司等部门选派本单位业务骨干下沉,采取集中联合办公的形式,协助基层,共同研判排查化解矛盾。
在朝外街道综治中心开展的一次基层“政法工作日”活动中,朝阳法院法官李文丹入驻群众接待大厅,为来访居民和单位解答遗产继承分割等疑难复杂法律问题。
在下沉的政法资源中,还有8名经验丰富的“白衬衫”干警到朝外街道、十八里店乡等8个试点街乡挂职任副主任,协助分管平安建设和综治中心工作,提升属地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能力。借助“基层政法日”、“白衬衫”挂职等工作机制,十八里店西直河房屋租赁纠纷、东坝乡“某装饰设计公司欠薪”事件等矛盾纠纷均得到了高质效化解。
社会治理是一个“老课题”,同时又是一张“新试卷”。自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以来,已化解3万余件,一个个矛盾问题在综治中心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平安,民生福祉所系,社会繁荣发展之基础。下一步,朝阳区将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主平台作用,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为“五宜”朝阳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