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1月11日电 (记者 吕少威)开启寒假,非遗年味浓!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展演活动“藏在小学校里的非遗——京西好教育 古韵颂新春”11日在北京门头沟区少年宫举办。
随着非遗舞台剧《藏在小学校里的非遗》的帷幕拉开,活动正式开启。舞台上,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用生动的表演将非遗技艺与校园生活巧妙融合,讲述了一个个非遗传承的故事。从琉璃制作的精湛工艺,到剪纸雕刻的巧夺天工;从皮影人物的活灵活现,到京剧脸谱的绚丽多彩;从五虎少林会的英姿勃发,到京西太平鼓的朝气蓬勃,还有京白梨、黄芩、风车……
来自琉璃渠小学、京师实验中学、黑山小学的孩子们用一幕幕精彩的剧情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不仅展示了非遗技艺的精湛,更传递了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10名非遗传承人被聘为非遗指导教师,2025新学年将走进学校,通过课程、社团活动等形式,把非遗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学生。学生们成为非遗传承小大使,不仅学会了技艺,更深刻理解了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成为非遗技艺的传承者和推广者。
“非遗教师们将肩负起在校园内开展非遗教学的重任,通过课程、社团活动等形式,将非遗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学生。”门头沟区教委主任曹彦彦说,“儿童点亮非遗,传承照亮未来,我们的小大使们,不仅对非遗技艺有着深厚的情感,更具备传承和推广非遗的能力。”
“尝京白梨、品黄芩茶喽!”“来制作麦秸画、泥塑、风车吧!”“一起剪窗花、写福字呀!”在学生非遗体验互动环节,来自城子小学、三家店铁路中学、龙泉雾小学等学校的孩子们积极参与现场活动。
各个摊位前人头攒动,传统手工艺品、特色美食、民俗表演等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让人目不暇接,处处洋溢着新春佳节即将来临的欢乐氛围。“临近春节,系列非遗项目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地道中国年的年味儿。”在场嘉宾纷纷表示,“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技艺与民俗文化的交织,传统韵味与现代创意的融合,还如同逛了一次非遗博物馆。”
“通过沉浸式体验非遗项目,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自己是一名小小非遗传承人而自豪。我要为非遗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新桥路中学初一年级陈雨曦同学表示。
非遗展演由门头沟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主办,“小学校·好教育”联盟校是由北部片区11所学校组成,自2023年成立以来,联盟本着“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协同合作、资源共享”为原则,致力于深化教育布局,推动门头沟北部城区与南部城区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联盟学校以“非遗”为切入点,强化校际间深度合作交流,打造“儿童点亮非遗传承照见未来”鲜明品牌。
近年来,多所学校凭借太平鼓、麦秸画、京剧、舞龙舞狮等非遗项目被授予非遗传承校称号,全区开办非遗社团500余个,覆盖所有学校,吸引2万余名学生积极参与,极大地增强了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一步,“小学校·好教育”联盟校将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打破校际壁垒、共享优质资源,持续深耕非遗传承,培育“非遗传承、向阳而生”新品牌。(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