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1月10日电就业、医疗、养老、教育……北京市朝阳区制定一系列民生工作任务目标。,让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百姓,民生保障工作更加深入民心。
打造“三驾马车”同向发力的“大就业”服务格局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记者从北京市朝阳区了解到,朝阳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全市率先构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三驾马车”同向发力的“大就业”服务格局,坚持公共就业服务和市场化就业服务“双轮驱动”,全区从业人员居全市首位,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就业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2024年,朝阳区不断深化“岗汇朝阳职达社区”、“展翼未来才子朝阳”等就业服务品牌,持续开展“就业流动服务站”进商圈、夜市、学校、超市、社区、园区和各类活动现场的“七进”活动,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1122场,服务求职者112万人次。
2025年,朝阳区将结合就业工作新形势新定位,研究制定新一轮区级稳就业促就业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发挥政策带动作用。进一步织密就业服务保障网络,打造“亲邻就业坊”“社区就业链”“职通邻里家”等服务品牌,将服务网络末梢辐射覆盖至社区、楼宇,推动就业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广覆盖、用人主体广惠及、就业创业全贯通,推动实现就业服务“零距离”,全力提升就业服务效能和精准性。
2025年,朝阳区将持续构建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高标准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举办第五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继续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行”活动,支持机构为重点行业领域提供服务;高质量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持续探索完善出口基地标准化体系、服务贸易从业人员资格培养模式和认定标准建设等制度内容,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规范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监管,结合“6+4”综合一体化监管调整分类分级评价体系,实现全行业机构分类分级全覆盖。
2025年,朝阳区将聚焦“朝匠优品”“朝匠技弈”两个品牌建设,围绕“数字化”“国际化”“标准化”三个方向,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化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全力构建技能培训朝阳模式,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
建设中医药文化街区和数字化国际传播示范基地
作为北京唯一一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单位,朝阳区集聚了263家中医医疗机构,全区5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18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全部开设中医药服务。
2025年,朝阳区将继续依托“4+3+1+N”区域医疗服务体系,深化3个中医、1个康复及儿科等N个专科医联体;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来广营院区)装修改造项目将实现开工,加快推进双桥医院改扩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扩建,北京中医医院朝阳院区、和睦家医院新院区等新建项目前期审批程序,部分项目具备年底开工条件;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建设工程预计年内竣工。
同时,朝阳区将持续发展重点专科,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儿科服务能力,发挥儿童健康医联体牵头单位儿研所的引领作用,建立儿童健康专科发展、专家出诊、远程诊疗、双向转诊等合作路径,指导垂杨柳医院、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双桥医院4家协作单位业务提升;推进康复医疗建设,发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优质管理及技术优势,推进建立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依托康复医联体,鼓励辖区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康复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大基层康复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基层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康复医疗健康发展。
朝阳区还持续关注“老老人”“小小孩”。2025年,朝阳区将推广电子预防接种证使用,为儿童疫苗实地接种及记录查询提供便利。健全托育服务体系,鼓励街乡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办托,建成6566个普惠托位,加强与首儿所的深度合作,开展社区中心与托育机构的一对一帮扶指导,完善“首儿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育机构”的医育结合模式,让群众“能够托、放心托”。
此外,朝阳区全心关注“一老”生命质量,根据老年人居家、社区、医疗机构等不同养老场景提供方便可及的医疗服务,促进所有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率提升至85%,巩固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0急救和街乡办事处“手拉手”机制,搭建区级医养结合分级体系,探索“养老机构—社区机构—指导中心”管理运行模式。
2024年,朝阳区会同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制定发布朝阳区中西医协同“旗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开展首批10家“旗舰”社区建设,4家区属医院建设各具特色的中西医协同健康中心。
2025年,朝阳区将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试点项目验收,建设中医药文化场景和数字化国际传播示范基地。持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强中医服务能力,深化22个区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强化重点专科辐射带动作用,将优质中医资源进一步下沉到百姓身边。
加速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
2024年,朝阳区共建成街乡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7家,家庭养老照护床位1500张、养老餐桌78个。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83家(公办21家、民办62家)、街乡养老照料中心53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73家、各类养老床位2.4万张,养老服务设施、养老床位数以及养老机构入住人数均居全市首位,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
2025年,朝阳区将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均衡,有效提升普惠性养老设施供给能力和使用效益。研究发布养老服务需求清单,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创新,加速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重点推进街乡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以街乡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延展的上下贯通服务网络。
2025年,朝阳区将全面提升为老服务供给,充分发挥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整合、创新、服务、监管等作用,创新升级“一码通办一单一码”工作,提升用餐高频时段养老助餐效率。持续推进助餐点位建设,科学规划设置老年餐桌,引导社会餐饮企业参与提供养老助餐服务,鼓励老年餐桌规模化、连锁化、标准化运营。
2025年,朝阳区将继续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品牌养老机构连锁化、普惠型发展,探索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措施,充实基层一线养老工作队伍,组织实施新时代“银龄行动”、“京彩时光”等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切实实现“宜居朝阳,品质养老”的目标,努力提高全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新增中小学学位6960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所
2024年,北京朝阳召开朝阳教育发展大会,组建科学教育联盟和艺术教育联盟,在全市率先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与40余家AI企业合作,开放十大教育应用场景。同时,深化与北师大战略合作,规划建设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朝阳学校,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朝阳基础教育集团。
目前,朝阳区已建成21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实现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100%全覆盖,2024年共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2万个,新增学前托位2960个。“2024年,我们高标准建成了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小学部、清华附中管庄学校紫荆校区、八十中学孙河校区等优质学校,与化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5所高校联合举办了北京中学科技分校,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朝阳区教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补充道。
“下一步,朝阳区将不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持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朝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将在东坝、黑庄户等地区新建改扩建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朝阳外国语学校北苑校区等5所学校,规划建设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朝阳学校,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朝阳基础教育集团。在学位设置上,将增加中小学学位6960个。
2025年,朝阳区将高质量举办“数学节、科学节、体育节、创艺节”等四大节,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全方位拓宽学生成才通道,为每名学生搭建成长发展平台。同时,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构建铸魂育人“大思政”体系,还要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推动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护心工程”和“强体育心”工程,加强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推进’小小科学家研究院’实践项目孵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5年朝阳区还将围绕师德师风涵养,加强教育人才思想政治建设,将政治思想和师德师风贯穿人才聘用、考核、职评、骨干评选等各环节。还要深化“双名工程”,开展“朝阳杯”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与此同时,朝阳区将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支持计划“朝阳教育人才十条”落地见效,构建人才发展良好生态,为教育高水平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