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1月9日电 北京市昌平区立足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布《昌平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年-2030年)》,初步形成了近114条重点工作任务,谋划生成近200个重点项目,按年度压茬持续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地,力争2030年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较2020年翻一番。
这是北京市昌平区发改委主任蒋玮在昌平区两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
2021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提升平原新城综合承载能力的实施方案》,破解制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系统提出了促进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实施方案中的平原地区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5个新城,土地面积约1016平方公里。平原新城将着力发展成为首都功能新载体、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创新发展新典范。
蒋玮表示,围绕加快构建“3+2+1”现代化产业体系(即中做大做强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个优势主导产业,培育科技服务、科创金融两个现代服务产业,推进文旅农融合产业发展),昌平区在全市5个平原新城中第一个获批并印发实施《昌平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年-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此方案将是昌平区今后高质量发展及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主要抓手。
他介绍,《实施方案》坚持规划引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牵引导向作用,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保障作用,并与“十五五”规划做好衔接。
重点突出“四个聚焦”: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明晰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细化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重点打造的产业功能区。
二是聚焦宜业宜居。沿轨道交通廊道合理布局居住和产业空间,构建高水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符合文旅融合趋势、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的消费新场景,实现人产城融合。
三是聚焦资源配置。加大用地、资金、人才、创新平台等方面支持力度,向重点产业和功能区集聚,提升资源要素集约化利用水平。
四是聚焦机制保障。建立规划实施体检评估机制和实施办法。
《实施方案》通过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集中打造五大重点产业功能区和加快提升宜业宜居水平展开。目前,昌平区重点围绕《实施方案》15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实现,积极对接市级30项重要政策支持,初步形成了近114条重点工作任务,谋划生成近200个重点项目,建立市区联动的专班机制、部门高效协同机制以及“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监督机制,按年度压茬持续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地。
蒋玮指出,力争2030年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较2020年翻一番,推动昌平区加快“四区”建设,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