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昌平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2025年01月09日 22:45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1月9日电 北京市昌平区是首都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也是北京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近年来产业发展快速上升。今后,昌平区将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着力发展壮大高精尖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尤其是加快培育壮大合成生物制造、能源互联网、机器人、6G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将昌平打造成为一流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这是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副区长柳强在昌平区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的。

  产业发展快速上升、持续向好

  近年来,昌平区加快产业布局,提升发展动力,厚植发展势能,产业发展进入快速上升、持续向好的赶超跨越阶段:

  一方面,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实现产业固投过百亿、供应土地超千亩、产业收入破千亿。助力创新品种持续增长,国家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全市第一、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临床管线占全国1/20。实现高能级平台加速落位,国际研究型医院、合成生物制造创新中心投入运营。生命园三期加速崛起,未来美城启动建设,国际医疗器械城正式挂牌,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提升先进能源产业发展能级,瞄准能源互联网、新型储能等赛道,引入33个重点项目,规上先进能源企业达到310家,收入超过2400亿元。未来星科低碳产业园一期等项目竣工,北汽福田氢燃料商用车基地建成投用,与中石化资本、昆仑资本等投资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设立20亿元规模的母基金和直投基金。支持先进制造产业发展壮大,实施企业梯度培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783家、“小巨人”企业79家,总量均居全市第四。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8%、超过1300亿元,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彰显。提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增长9.6%。

  另一方面,未来产业释放强劲动能。遵循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律,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和市区产业发展需要,前瞻谋划合成生物、机器人、氢能、6G等未来产业,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未来产业。其中: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初具规模,15万平方米起步区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投入运行,搭建菌株构建筛选等10个共享服务平台,聚集毅态生物等70余家重点企业,产业收入突破50亿元,合成生物产业化驶入“快车道”;发挥数字经济科创及人才优势,发布机器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松延动力、汇博等龙头企业入区,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全面提速,成为继美丽健康之后又一新增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培育氢能产业,卡文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等一批新产品新产线提速建设,加快加氢站规划建设,推动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车辆推广;抢占6G产业高地,发挥中移动、北邮等资源优势,编制全区6G产业行动方案,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柳强表示,展望未来发展,昌平区将紧扣“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昌平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总抓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引领,形成主平台集成优势。昌平区将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为主线,以加强统筹协调工作为保障,统筹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重大任务,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保障昌平实验室高水平运行,抓好生命园三期建设,推动生命科学创新走廊连片发展。巩固深化央地协同机制,持续导入一批优质项目和央企科研成果。围绕加快校城融合、产教融合,提速沙河高教园四期开发和未来大学科技园建设,引导支持更多高校与驻昌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加快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建设,推动今年年内整体完工投用。

  做长产业长板,提升主阵地发展能级。昌平区将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着力发展壮大高精尖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做大做强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一链一策”促进产业链延伸布局,发挥“链主”企业关键作用,加快爱美客、国家矿山安全创新中心、小米创研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集群梯次发展。加快培育壮大合成生物制造、能源互联网、机器人、6G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强化应用场景牵引,落地一批引领性项目,将昌平打造成为一流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完善生态构建,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潜能。昌平区将围绕破解“研发经济”,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支持头部资本开展有组织创新活动,着力打造“投资+应用场景+孵化+园区”四位一体生态圈,推动“从1到10”产业化进程。同时,将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纵深推进“两区”建设,完善外资引进工作机制,争取更多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

  强化规划支持和要素保障,服务现代化产业

  发布会上,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昌平分局局长贾欣表示,昌平区将紧紧围绕新总规赋予昌平这一功能定位,从规划实施、土地供应、审批服务等方面,强化规划支持和要素保障,服务昌平现代化产业、新质生产力落地聚集。

  他谈到,昌平区加快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分区规划实施目标,目前昌平区106个街区控规已全部启动编制,其中55个获得批复;8个镇域规划全部完成编制并报批,其中6个获得批复,对“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支撑度达100%。

  在过去的一年里,完成了未来科学城生命谷、沙河高教园及中关村昌平园、清华南口国重基地等重点功能区规划报批,编制并获批了20个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完成了北中轴延长线等专项规划编制和研究,完成了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场站及9个轨道微中心、地铁19号线北延等一系列交通规划,同步做好“百千工程”兴寿镇示范片区等乡村振兴规划,实现了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区域承载力的目标,为产业布局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精准高效配置土地资源,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审批提升服务效能。在用地方面,创造诺华扩能产业供地新速度,用时71天,完成规划综合方案审批、收储、征收,并实现地块入市交易等全部环节流程。优化土地征收流程,征地组卷周期由6至8个月缩短至3个月内,征地结案审核由法定1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创新全市首例“国有资产无偿调拨、补缴土地出让价款”供地模式。在规划审批方面,建设工程规划审批时长由7个工作日缩短至1.6个工作日,房建项目网办率达100%,“豁免清单”案例类型多样,数量(41个)全市第一,占全市总数近一半(89个)。打造全市首个地下管线工程“立项+规证”并联审批案例。在不动产登记方面,全市首创升级AI预审功能,网办抵押业务时长由20分钟缩短至5分钟,完成全市首例“抵押即交证”、全区首例“交房即交证”和“跨省通办”案例。打通了6个项目、4507套房屋的办证路径,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贾欣表示,下一步,将以“四区”建设为牵引,围绕优布局、调结构、控规模、增活力,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和要素保障,加快推动昌平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美景。(完)

编辑:熊然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