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1月8日电 北京市西城区突出“开放”,高效统筹和推动“两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中心工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2025年,西城区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新一轮工作方案,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西城特色的推广案例。同时,不断提升外资企业便利化服务,争取更多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
加强政策创新突破,扩大开放合作国际化
西城区商务局副局长赵晓波在西城区两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西城区产业开放势能巩固拓展。发布《西城区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2项试点入选北京市“两区”集成式政策制度创新任务,1个案例入选北京市“两区”建设复制推广案例。精心打造“投资西城共享未来”品牌活动,设立西城区欧洲投资贸易服务联络站。服贸会上,西城区线上企业注册数和展台搭建数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双榜第一,成果预筹金额9.6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4%。成功举办京港洽谈会设立以来首场专业服务专场活动。我们新增“两区”项目263个,为历年来最多,预计投入总金额、项目平均金额、落地项目金额均为全市第一。
谈到新一年的发展,她表示,西城区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聚焦开放所向,稳步推进“两区”建设出实效;多措并举、多点发力,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加强政策创新突破,增强开放发展新动能。以更大力度的提升制度创新水平,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自主开放,争取更多首创性、突破性的政策先行先试。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西城特色的改革试点经验与案例创新示范。
——深化产业发展布局,提高开放发展竞争力。突出西城特色,深入推进“四+N”产业开放。打造高水平开放金融街,加强与国际金融中心合作交流,精准促进金融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借助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等平台和资源优势,推进国际仲裁、国际一流多元化解纠纷优选地工作,积极引进法律、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业机构。
——夯实外资外贸基本盘,扩大开放合作国际化。贯彻落实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优化外商投资服务,加强外商投资权益保护。完善市区联动联促机制,强化重点项目会商机制,注重外资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引入;积极培育和支持贸易投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积极发挥平台作用,提高开放发展显示度。积极参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办好金融街论坛年会,加强与京港洽谈会、进博会等活动的对接交流,举办边会活动,吸引更多的国际高端资源要素聚集。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办好一批“精准美”的投资促进活动。
更高水平举办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
开放,是新一年的关键词。中关村西城园管委会主任金鑫表示,将将积极拓展“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网络”,持续提升金科新区国际影响力,深度挖掘国际产业资源。依托相关政策,实施外资研发中心研发激励计划,在助力外资企业“引进来”、区内企业“走出去”、创新成果交流等领域加强合作,持续开展研发活动并推动项目合作。
金融街党工委委员、金融街服务局副局长王平表示,2025年将突出金融扩大开放,提升影响力。其中,更高水平举办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强化“四个平台”功能作用。深化“1+N”办会模式,通过举办境外会场,加强与国际金融中心交流交往,持续提升金融街论坛国际影响力。深化落实“一主+N分+多沙龙”的论坛框架体系,全年常态化举办论坛活动。深入践行“中国的金融街,世界的金融街”理念,加强金融街海外宣传推介,深化与伦敦金融城常态化互访会晤机制,建立深化与香港常态化交流交往,共同举办中英、京港交流活动,邀请伦敦金融城、迪拜金融中心、阿布扎比金融中心代表参与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展多样的交流活动。
年出口额超千亿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记者从西城区两会上了解到,西城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扩展。2024年,精心打造“投资西城共享未来”品牌活动,设立欧洲投资贸易服务联络站和全球招商联络站瑞士、阿联酋等分站,成功举办京港洽谈会首场专业服务活动。“两区”建设新增项目263个,落地项目金额2699亿元,新增预计投入总金额、项目平均金额、落地金额均为全市第一。服贸会成果预筹金额9.6亿美元,同比增长14%。离境退税商店189户,数量增至全市第二。进出口总额稳居全市第二,出口额超千亿元。
2025年,西城区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新一轮工作方案,加大项目挖掘力度,鼓励参与政策先行先试,推动金融资管、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西城特色的推广案例。落实外商投资条例,不断提升外资企业便利化服务,深化市区共建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发挥重大项目引领作用,争取更多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统筹用好服贸会、京港洽谈会、“两展一节”等平台,积极拓展外向型合作。(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