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西城打造三大演艺群落 探索文商旅融合

2025年01月07日 20:15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1月7日电(记者 徐婧)建立区域内博物馆联盟、打造“北中南”三大演艺群落……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靳真在7日举行的2025年西城区两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该区今年将持续擦亮“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西城文化标识,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高地,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提升幸福西城成色。

发布会现场。西城区供图

  西城区将用好中轴线申遗保护成果,创建什刹海市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加强类博物馆孵化,建立区域内博物馆联盟,扎实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北京中轴线、大运河等遗产传承和文化传播,编辑出版北京中轴线相关读物,打造中轴线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擦亮“南中轴·夜天桥”等活动品牌,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度和体验感。

  2024年,西城歙县会馆、钱业同业公会、梨园公会、护国观音寺4处活化利用项目实现对外开放。2025年,西城将在推动第三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签约落地的基础上,把已对外开放的项目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根据文物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结合区域特色,打造不同主题的探访、研学线路。同时,修订完善文物建筑合理利用的实施意见,通过应用新技术、打造新场景、推出新产品,助力更多活化利用项目“火起来”。

  西城区有着丰富的京味文化、红色文化、古都文化、创新文化资源。截至目前,累计创作20余部深受群众喜爱的原创剧。2024年,话剧《京报》亮相中国国家话剧院,舞台剧《蒙藏学校》在天桥艺术中心首演。2025年,该区将整合推出原创剧系列大思政课,通过戏剧和美育教育搭建育人平台,用艺术形式重温革命历史。让市民游客既可以走进西城区文化馆观看驻场演出,也可以在故事发生地沉浸式观演,如走进李大钊故居看《父亲·李大钊》、走进京报馆旧址看《京报》等。

  西城区现有营业性演出场所49家,文艺表演团体83家。该区发挥演艺资源禀赋优势,推进演艺新空间建设,两批共认定14家西城区演艺新空间。2025年,西城区将打造以多元演艺融合为特点的什刹海地区,以京味文化体验为特色的大栅栏地区,以现代与传统演艺共融为亮点的天桥地区“北中南”三大演艺群落。鼓励群落发挥剧场品牌效应、规模效应,提升影响力。

  白塔寺药店的中药与咖啡“跨界”飘香,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一“贴”难求……西城区持续探索文商旅融合路径,以文化传承激活文化消费新动能。2025年,该区将秉持“降密、提质、安全、有序”旅游工作思路,构建西城旅游特色发展框架,持续在景区、商圈、街区打造更多文化旅游新场景,培育跨界融合新业态,推动文商旅体消费融合发展。(完)

编辑:杜燕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