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12月22日电 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西融合儿童健康大会组织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西融合儿童健康大会”12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大会以“中西医携手,共筑儿童健康宝贝港湾”为主题,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田金洲院士,以及国医大师王烈教授、丁樱教授在线上或亲临会场,与全国儿科临床医生、医药企业代表等共同探讨中西医融合促进儿童健康的未来路径,并发布了多项儿童健康领域的重磅成果,向社会释放了中西医融合的“最强音”。
搭建高层次平台,共筑“宝贝港湾”
当前,儿童健康服务面临诸多挑战。由于儿童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专属儿童的可用药品种少、好用的药物更少。与此同时,中西医体系的融合不够,儿童健康服务的公平性、系统性和可及性均有待提升。如何破解这些问题,推动构建适合中国儿童的医学服务新模式?会上,协会负责人、儿科专家、爱心企业与志愿者代表等共同发布《宝贝港湾·北京宣言》。
宣言立足儿童健康的关键问题,聚焦“儿童药物’不够用、不好用、不会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的滥用”“对‘小眼镜、小啰哥、小豆芽、小蕉绿、小胖墩’等儿童健康问题的习以为常”等三大核心挑战,号召中西医儿科力量协同共进,建立“中西协同、交叉融合的儿童健康防治队伍”,提出“不分中医和西医,只有中国仁医”,直面“标准未融合、临床未融合、组织未融合”的问题,推动中西医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协作。
宣言明确了三大行动方向:第一,树立科学的儿童用药理念,保障用药的安全有效,避免成人药的简单“儿童化”使用。第二,探索符合中国儿童体质特点的健康评价方法,不照搬成人标准,不照抄西方路径,展现中西医融合的中国智慧。第三,推动心理健康、身心干预的系统性治理,促进心理健康管理和家庭教育的改进。
大会主席马融教授表示,中西医融合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儿童健康,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中西医的深度融合,要求医生、药企、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的多方联动,形成完整的’产-学-研-用’闭环,构建适合中国儿童体质特点的“中国方案”。
发布多项标准研究“新成果”
在“中西医联合防治儿童疾病系列策略标准化成果发布”与“新标准·新范式·新研究”环节,大会发布《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中西医联合防治儿童哮喘临床应用指南》《中西医联合防治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建设方案》《中西医联合防治婴幼儿尿布皮炎临床应用指南》《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非药物干预专家共识》《儿科疾病中药真实世界研究设计指南》《多维度多准则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小儿胃肠型感冒中医药诊治及疗效评价指南》等多项指南标准,标志着中西医融合防治儿童疾病领域的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迈上新台阶,在临床实践、科研创新和政策推动方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大会主席申昆玲教授代表专家组发布了《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中西医联合防治儿童哮喘临床应用指南》《中西医联合防治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建设方案》及系列临床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成果。申昆玲在发言中表示,这是中西医融合在儿童哮喘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这一小步将为中国儿童哮喘防治策略之路开启新的希望。此次发布的《指南》在“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下,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智慧与现代医学的“红、黄、绿”分区动态管理的模式深度融合,建立了儿童哮喘中西医联合、“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的管理路径,详细阐释了祖国医学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科学与临床价值。《门诊建设方案》则将为哮喘患儿提供集检查、诊断、治疗、患儿教育和管理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诊疗的优势。通过与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的联动,推动“线上管理+线下门诊”的结合,进一步提升儿童哮喘的整体防治水平,助力实现“每个哮喘患儿都有自己的哮喘行动计划”的目标。
马融教授作为主要起草人,代表专家组发布了《中西医联合防治儿童抽动障碍专家共识》。中西医联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在临床应用较为普遍,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单一治疗方式,近年来相应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双方发挥着增效、减少不良反应及预防复发等作用。此次大会发布的《专家共识》立足中西医临床诊疗中的困惑和难点,在循证的基础上,围绕中西医单用或联合应用的临床指征、难治性抽动障碍和共患病的治疗策略、中西药联用减停注意事项等关键问题,形成了“宜中则中、宜西则西、宜联合则联合”的推荐意见,提出了“接地气、可操作、易掌握”的临床治疗路径,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马融教授指出,“这部专家共识的发布将为儿童抽动障碍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提供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守护儿童精神心理健康。”
大会还启动了《儿童性早熟中西医联合防治策略研究与科普教育项目》,将系统研究和规范儿童性早熟的中西医联合防治方案,促进综合医院合理、正确使用中医药并开展中西医协同的诊疗服务,推动中医药临床评价及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产生,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及社会公众对儿童性发育健康的认知。
此外,大会发布了针对儿童流感、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的系列中药循证医学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均是在中西融合儿童健康平台专家团队的指导和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委会的组织下,开展的高水平临床研究,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健康中国行动·中西融合发展与传播工程”启动
为继续深入践行中西医融合发展理念,在健康中国传播工程的支持下,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CHTV)与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共同发起“健康中国行动·中西融合发展与传播工程”项目。大会现场同步启动项目发布仪式,项目将携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等组织机构,共同推进中西医融合事业与“一老一小”“关爱妇幼”等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心理健康部副主任张靖(主持工作)表示,期望项目能够进一步推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为更好地应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创造更加科学有效的干预与治疗方法提供坚实基础。
据了解,“健康中国行动·中西融合发展与传播工程”将进一步围绕“中西医联合防治疾病”的核心理念编制临床指南与健康指引。推动系列指南在综合医院的深入应用,带动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健康指引在家庭、社区及互联网平台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病和重大疾病“防-治-康-养”全周期服务中的临床价值。该项目将通过线上平台、科普讲座、社区宣传等方式,促进中西医理念的传播和落地,为公众带来便捷、可及的健康指导。
在“宝贝港湾—中西融合,从娃娃抓起”环节,围绕儿童健康的关键问题,田金洲院士、丁樱国医大师、杨永弘教授、罗小平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展开主题演讲和专题报告。
据悉,大会设置了11个平行专题,涵盖了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儿童心理健康、儿童药物评价与循证医学、儿童抽动障碍和性早熟等多个关键议题。专家们的前沿学术报告,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还开拓了基层医生的学术视野。(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