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12月17日电 记者17日从北京市通州区获悉,通过系统治理、主动治理、协同治理,以及基层治理年相关工作的助推,通州区接诉即办工作体系逐步完善,机制逐步健全,工作质效逐步提升,连续两年实现诉求降量。
近年来,北京市建立了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主渠道的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将群众诉求派单至各责任单位,以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为考评指标,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对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快速办理、快速反馈。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不断深化接诉即办改革,通过系统治理、主动治理、协同治理,构建起高效、精准、多元的社会治理体系,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中,在主动治理方面,通州区深入推进“热线+网格”工作模式,建成全市首个“热线+网格+吹哨报到”一体化平台,推动“热线”和“网格”在组织架构、工作体系、数据资源、人员力量等方面加强整合融合。组建接诉即办专员队伍,实现了治理资源与治理需求的精准对接。将原有2700多个城市管理网格,细化为5200多个社会治理网格,推动管理和服务延伸至社会治理最末端、服务群众最前沿。
同时,注重发挥多元主体作用,探索出“一核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模式,建立了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基层治理智库和全市首个专家数据库,在实践中搭建起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协商参与平台,探索出“微协商”经验,引导居民、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组织等各类力量来参与社会治理,构建了“思想在一线引领、平台在一线搭建、力量在一线汇聚、问题在一线化解、共治在一线形成”的“五个一线”工作体系。
记者了解到,通州区潞源街道不久前接到群众热线,投诉辖区某超市。经了解得知,投诉者为一名环卫工人,早上6点钟便出门清扫环境,忙碌了一早上,想到临近超市买瓶水,却被告知未到营业时间,拒绝售卖。一时间,双方争执起来。得知这一情况后,街道先是协调超市向诉求人解释原委并取得谅解,多次向诉求人拨打回访电话,疏导情绪,进行调解。
根据调查摸底,目前服务潞源街道的户外工作者包括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环卫工人等700余名,他们无固定工作场所和固定工作时间。为有效服务这类群体,街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北京市首家24小时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驿站内除了能提供喝水、热饭、休息等基础服务外,还配有图书、唱歌亭、充电、维修工具、雨伞、自助售卖机等设施。
一个驿站的服务范围有限,街道又依托“吹哨报到”机制,召集辖区内商业企业、社区等多方力量,经多轮协商与实地考察,最终决定按照合理、就近的原则,在26个网格内增设了21个“劳动者暖心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多方位的温馨服务。
“以前累了只能在路边找个地方休息一下,现在有了驿站,能坐下来好好歇歇脚,特别方便、特别温暖。”刚刚经过了送餐高峰的外卖员小张对这个休息空间很是满意。
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大幅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通州区共接收诉求36.85万件,响应率100%,解决率96.11%,满意率96.61%,综合成绩96.86分,三率成绩稳步提升。(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