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10月18日电 “亩产780.4公斤,产量提升70%以上,北京中低产田夏玉米亩产再次刷新纪录。”随着实测专家的宣布,北京双桥农场基本农田向高产、稳产方向迈进取得了新进展。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农场苗木基地的190 亩玉米数字田今年呈现出喜人的丰收景象。“向新而行-新质生产力赋能单产提升种植成果展示观摩会”日前在此举行。活动现场针对该示范地块夏播玉米进行实打实收,经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现场测定,平均实收亩产达到1560.8斤(折合14%含水率)。这一成果标志着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推动北京地区中低产田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显著成效。
据了解,该地块是首农食品集团旗下双桥农场管理的基本农田,原是退林还耕田,地块历年产量低于450公斤/亩。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王天宇表示,该地块属贫瘠地块,通过各种新质生产力的综合运用,产量比往年提升了近70%以上,北京市有近30万亩退林还耕田,此外我国有接近2亿亩的贫瘠土地,该地块的增产效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据爱科农负责人介绍,2024年6月,北京爱科农科技有限公司与双桥农场展开合作,在基地打造了近200 亩“数字化种植”单产提升示范田。帮助其对该地块进行了水肥一体化改造,同时引入中国农科院选育的“中玉303”等优质玉米品种进行种植,通过爱科农自研的作物生长模型,对地块的地力情况、土壤墒情、气象条件、品种特点以及病虫害等维度建立生长模型为种植提供智慧决策指导,确保数字化方案的精准落地,实现了“良种+良田+良法+良机”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农人、新模式、新基建优势,显著降低了各项成本投入,提高了种植产量和综合收益。
双桥农场负责人表示,双桥农场是全国农垦系统最早的国营农场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创新,此次玉米产量提升是多种科技要素在北京大田种植领域深度融合的尝试。双桥农场将在首农食品集团领导下,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发挥国企担当,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把数字化种植模式应用到更多基本农田中去,为北京区域的主粮作物早日实现“吨半粮”贡献国企力量。
据悉,双桥农场与爱科农将通过智慧种植决策系统和数字化服务,持续为北京地区玉米种植探索增产增收新路径,助力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