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安宁疗护日全国联席会举办。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新闻10月14日电 (李志刚) 世界安宁疗护日全国联席会13日举办。本届世界安宁疗护日的主题为“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回顾和审视安宁疗护决议通过十年以来世界各国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
本届会议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主办,泰康生命关怀承办,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缓和医疗分会协办。共设1个主会场和41个分会场,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与全国各省市地区及港澳台地区进行联动,以安宁大集的形式呈现中国安宁疗护事业取得的成果,并反思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以期推动中国安宁疗护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健康中国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王小娥,清华大学医疗总监、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李国新,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邱建伟先后为本届联席会致辞。
本届全国联席会主会场学术报告患者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执行主任、安宁疗护工作负责人路桂军和中华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谌永毅主持。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以《我国安宁疗护的发展与实践》为题进行主题报告。范利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关乎患者和家属的生命质量,关于医学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自2016年召开“推进安宁疗护工作双周协商会”以来,中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为患者和家属带来了获益,也获得了国际组织的认可。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一方以《如何抵达“有准备的死亡”》为题进行主题报告。王一方在报告中指出,有准备的死亡是安宁疗护实践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质量安宁疗护追求的目标之一。要抵达有准备的死亡需要做好死亡教育,死亡辅导和死亡学习三件事,充分利用核心概念如临终体验,临终觉知等来进行死亡意识的建构,认识到死亡是美的,是有尊严的,有意义的生命节目,让死亡温暖起来。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以《安宁疗护关爱患者》为题进行主题报告。顾晋在报告中借助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讲述了患者的尊严与医疗决策的复杂关系,反思了生命尽头医学的有限性和患者的尊严与权利,让我们认识到安宁疗护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医生在学习技能时还需要注意让患者感到温暖。
在圆桌论坛环节,路桂军邀请了于世英教授,刘端琪教授和李义庭教授围绕我国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历史展开了追忆和讨论。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授史瑞芬以《生命的乡愁——安宁疗护与人文护理》为题进行主题报告。史瑞芬在报告中从生命的眷恋,生命的珍重和生命的向往三个维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安宁疗护与人文护理的密切关系。
泰康之家生命关怀事业部总经理温琳琳以《安宁疗护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分享了泰康之家生命关怀事业部在养老产业、养老社区经营和安宁疗护事业协同发展的经验与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以《反向思维中的医护成长》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樊代明在报告中指出,安宁疗护是非常重要的议题,要想更好地推动安宁疗护的发展,我们既要善于总结和利用既往的经验,也要敢于整合创新。
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主任宁晓红以《缓和医疗学科建设——缓和医疗教育与培训》为题进行主题报告。宁晓红在报告中分享了北京协和医院在推进缓和医疗教育和培训中所做的努力,总结了经验和成绩。宁晓红教授指出,培养安宁疗护人才非常不容易,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实践,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好教育,培训和研究。
路桂军以《中国特色安宁疗护学科建设初探》为题进行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简要回顾了中国安宁疗护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享了清华安宁疗护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路桂军主任强调,中国特色的安宁疗护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中国特色安宁疗护事业未来可期,我们要做精于建设敢于创新的逐梦人。
41个分会场分别围绕不同的安宁主题展开,集中展示了中国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为未来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