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9月26日电 时值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AI赋能无障碍传播:重塑数字包容”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中心举行,旨在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无障碍信息传播的路径,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无障碍与数字包容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服务模式。
本次会议邀请了十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从技术变革、产品创新等方面,分享研究与实践成果,助力构建数字包容社会。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蔺海波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传媒大学积极参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无障碍建设,打造了包括“无障碍传播”在内的“五位一体”的传播矩阵,为发展更畅通的无障碍传播、建设更包容的无障碍环境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兼教科文组织驻中国、朝鲜、日本、蒙古和韩国代表夏泽翰在视频致辞中,对中国传媒大学的“光明影院”项目及“光明博物馆”项目给予高度认可,指出通过为视障人士打造无障碍电影与博物馆,“光明”系列无障碍信息传播项目展示了如何用技术与创新铺就具有包容性的文化盲道。
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好处只有在确保遵循包容性、多样性和公平性开发应用的原则下才能充分实现。通过全民信息计划(IFAP)及其他举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旨在促进有关人工智能伦理的全球对话,推动有关数字包容政策与实践的发展。
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现场播放了由中国传媒大学“光明影院”项目团队制作的中英文无障碍电影片段,向国际社会提出建设残障包容性社会的中国方案。自2017年起,中国传媒大学与北京歌华有线、东方嘉影合作,发起“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制作与传播公益项目,800多名师生志愿者为视障人士制作700余部无障碍电影,志愿者们在电影对白和音响的间隙插入对于画面的讲述,让视障人士共享影视精品,共赴文化盛会。(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