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花样“唤醒”人防工程,今年以来海淀区已有12处人防工程实现了公益化利用。海淀区供图
中新网北京新闻7月12日电 记者12日从北京市海淀区获悉,随着海淀区“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优质人防资源以公益惠民的形式融入市民生活中。通过花样“唤醒”人防工程,今年以来该区已有12处人防工程实现了公益化利用。
走进位于龙徽产业园的田村路街道人防文化“艺”站,清新简约的装修风格让人倍觉凉爽。非遗体验中心、名家直播讲堂、舞蹈形体空间、无人美术馆……“艺”站融合了各种展览展示空间,还联合中国画院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为社区居民举办书法、国画、民乐以及传统非遗项目的体验活动,展现田村路社会风貌和文化底蕴。
位于北下关街道高梁桥斜街59号7、8号楼地下一层的人防工程此前曾为闲置状态,改造后为书画协会提供创作和活动场地,举办创作活动,吸引辖区书画创作者、书画爱好者参与其中。
西三旗街道的悦秀路80号院3号楼人防工程再利用项目与清景园1号楼人防工程再利用项目,经过改造后,原来脏乱差的地下空间,变身规划合理、安全实用、居民喜爱的社区居民活动中心,打乒乓球、读书唱歌、舞蹈健身在这里都能实现。
据悉,海淀区以公益便民为导向,将地下空间再利用作为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抓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具体人防工程区位条件、结构布局,大力挖掘人防工程地下空间再利用潜力,盘活闲置地下空间。下一步,该区将持续利探索人防工程再利用新模式,推动其更好地融入城市新形态建设发展。(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