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中国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在京启动 促防癌关口前移

2024年05月10日 23:21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国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启动会在北京举行。主办方供图

“中国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启动会在北京举行。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新闻5月10日电  “中国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启动会9日在北京举行。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医师杨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王宏光受聘成为中国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健康科普宣传员”,为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注入强大专业力量。

  本次活动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主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新华网联合主办。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中国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强调了癌症早筛早诊工作的重要性。他表示,对于高发且筛查手段明确的,如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要鼓励高危人群通过定期的筛查,早期确诊,实现更好的治疗和预防。期待中国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能够动员更多的力量加入到癌症防治的队伍,为促进癌症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癌症5年生存率的提升得益于综合防治措施的持续落地。越来越多人主动参加肿瘤体检及国家筛查、早诊早治项目,这与国家大力进行健康科普教育,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密不可分。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敬表示,中国高度重视癌症防治的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目前,将相关基本知识纳入中国居民健康素养66条。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根据各地的需要还开发了多个癌症防治相关健康教育处方。下一步,将加强癌症预防、筛查、早筛早诊等知识和技能传播,增强防控意识,倡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科学健康行为方式,更好地预防癌症发生;提醒高危人群尽早开展筛查,力争早诊早治,降低癌症危害。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李明义则表示,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癌症防治关口前移,增强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协会正是积极响应这一战略,为“健康中国”助力,因此主办了中国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项目,希望联动社会各界,动员更多专业人士的力量,共同展开科普。建议其它退行性疾病参照这一做法,尤其是老年人的阿兹海默症、跌倒等,努力实现“三级预防”。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白岩松表示,应高度重视早筛早诊,越是早期发现,根治痊愈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对于女性的乳腺癌的这种早筛早诊,对于男性防治前列腺癌等,都有很好的早筛早诊方法。因此,越重视,癌症带来的危险就会越小。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要促进癌症防治关口前移,增强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这意味着未来的癌症防治方向正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

  相关数据显示,前列腺癌是中国发病增速较快的癌症之一。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指出,由于前列腺癌存在隐匿性、潜伏性,早期患者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临床常用的前列腺癌筛查手段。PSA筛查大幅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可以大幅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他称,前列腺癌到底要不要做筛查,目前社会上是有争议的。一派认为不该做,因为可能筛出很多低危病例,并不能降低死亡风险;一派认为需要积极筛查。他赞成积极筛查,只有筛查才能把所有临床有意义的前列腺癌早期患者找到,而目前的诊疗手段已经可以将患者人群进行进一步分级干预,高危的积极治疗,低危的随访观察,这样既不会放过一个,又不会错杀一百。

  邢念增表示,当前,中国已经建立了明确的前列腺癌筛查标准,但前列腺癌筛查普及度不高,大众对前列腺癌的关注度不够,高危人群进行前列腺癌的筛查意识不强,亟待提升,建议60岁以上老年男性每2年进行一次PSA检查,早发现、早干预,获得健康晚年。(完)

编辑:杜燕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