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北京以改革创新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30日 19:30 来源:中新网北京

2023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暨教研工作会日前召开,一系列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案例揭晓。北京市教委供图

2023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暨教研工作会日前召开,一系列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案例揭晓。北京市教委供图

2023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暨教研工作会日前召开,一系列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案例揭晓。北京市教委供图

2023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暨教研工作会日前召开,一系列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案例揭晓。北京市教委供图

  中新网北京新闻12月30日电 2000多份干部教师暑期全员实训优秀成果、197项推广成果;231个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868节“基础教育精品课”,优秀作业设计、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优秀案例……2023年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暨教研工作会日前召开,一系列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案例揭晓。

  年终岁尾收官之际,北京市区教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小学书记校长及教师代表,天津市、河北省教育部门相关领导及中小学校长近300人齐聚一堂,交流展示一年来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成果经验,谋划部署2024年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引领育人方式变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重点工作。

  “高质量发展是基础教育的生命线,要加快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说。2023年以来,首都教育系统加强有组织育人,纵深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优秀创新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数字化、教育评价等要素系统的改革创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成效正从校园、课堂实际发生,到教师、学生实际获得。

  成效背后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北京思考和探索。

  坚持五育融合  用好身边“活教材”

  “我觉得解放军叔叔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早出晚归,满身泥水,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又出去了,特别辛苦。”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我身边的抗洪救灾故事”主题班会上,孩子们用黏土作品感谢心中最可爱的人。

  今年夏季,北京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门头沟、房山等受灾区各学校将弘扬抗洪救灾精神融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大思政课”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开学第一课,班团会,跨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抗洪救灾中的感人故事,化作了最有说服力的现实教材。

  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为切入点,丰富竞赛活动,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强化资源供给……北京市持续推动学校体育改革,有效带动广大中小学生动起来、体质好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体测结束了,备考时的努力训练和考场上的咬牙坚持,都成为了难忘的回忆。”“我坚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只要用心走好每一步,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成功。”参加完四六八年级体测的孩子写下感悟。体测“身边事”成为“以体育人”的“活教材”。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说:“我们始终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体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运动场就是最好的育人课堂,要让每一个孩子站在运动场的最中央”。

  北京广泛开展学校美育工作。今年4月,密云区檀营满族蒙古族乡中心小学“呼斯勒”马头琴乐团的师生们,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他们技术精湛且饱含蓬勃朝气的演出获得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今年以来,依托北京市教委和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美育芳草”青少年艺术节,50余所郊区的农村学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截至目前,艺术节共进行了60余场学生专场演出,涵盖110余所学校,近6000名学生登上大剧院舞台。未来,北京市教委将继续统筹利用好在京美育教育资源,为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搭建艺术实践平台,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提升,推动美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小学校园里,一个个劳动实践园落成,富有地域特色、凸显学校特点的“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各区针对学生兴趣、爱好,积极做好劳动拓展课程规划,实现了多层次劳动课程体系。积极发挥社会大课堂作用,700多家资源单位为学生提供了2000多门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记录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下一步,我们要形成对内对外的新型劳动教育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在校内要跨越学科边界,渗入到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对外要跨出校园边界,渗入到整个区域的资源环境中。”李奕说。

  坚持评价牵引  回归育人“主阵地”

  今年7月,北京市聚焦基础教育改革真问题,启动中小幼教师暑期全员实训,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考试命题、课后三点半服务、综合实践、体育美育等基础教育领域的真问题,完成暑期“充电”,以实训夯实教师教书育人基本功。

  “建设教育强国赋予基础教育新的内涵。这不是简单的‘贴标签’,每个学科的每位教师都应该从自己的教案、课堂、作业、考试中找到切入点。”李奕说,此次实训聚焦教育强国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改革,注重实训实际应用效果。

  平谷区靠山集中心幼儿园受北京教科院专家启发,迅速调整幼儿园游戏活动,制定新学年的《生态教育游戏方案》;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聚焦家校沟通中的难点,以现场模拟的方式进行对策探讨,形成生动完整的家校沟通案例;门头沟区各中小学校以“情景互动式心理班会”形式举办开学典礼,通过一系列心理游戏和活动,帮助师生、家长灾后心理恢复,一起“上岸起飞”……接地气、能解渴、有实效,为期两个月的“全员实训”迅速转化为“全员实干”,形成2000多个优秀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命题设计、班队会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设计等案例成果。

  收获的新理念、形成的新思考,成为新学期课堂上的生动实践。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的“教-学-评”一体化综合改革持续推进。9月,以“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的思路推进中考改革,改革考试方式,调整计分方式;10月,启动中考改革“质量月”,教科研部门、责任督学下到各个学校,针对评价方式有调整的学科进行研讨和展示;12月,进入中考改革“评价月”。李奕说,希望以评价改革为牵引做减量、提质量,引导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引导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

  按照高质量发展需求,首都教育绘制了改革“时间轴”,学校的课堂也发生了实质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地理课上,学生们为旅行社制定私人旅游路线;天通苑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授课教师身穿马面裙走进课堂,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通州区运河中学东校区生物实验室里,学生们利用面团、牛奶、花生、橙子等,动手操作实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园里成熟的柿子成了生物课、劳动课、美术课等多门课程的重要素材。

  课堂上生活气息更浓了,趣味实验更多了,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多了……教师在真实场景中引导孩子们建构知识和运用知识,以评价指挥棒,回归校园、课堂育人“主阵地”,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润物无声”地发生在孩子身上,成为实实在在的获得。

  坚持协同供给 构建育人“新载体”

  做好“大减法”,减少低效、无用、多余的学习和考试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用实“小加法”,将兴趣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嵌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过程中。未来,北京市将进一步扩大高中教育集团、教育联盟和学区的作用,使之成为新的育人载体,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学生可能考上的不再是一个单体的学校,而是进入一个教育集团或教育联盟,在这个联盟中会见到更多同伴,听到更多老师的课程,参与更多活动,使得过去以单体学校作为育人的载体,变成更大规模的集团办学。

  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探索首都特色的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北京市已成立青少年创新学院,命名首批18家北京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未来将按照大构架建设、小切口试点原则,推动建立市区校三级有组织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集纳大中小学、校外教育、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在学员发现、课程开发、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载体、新赛道。

  此外,北京还探索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变革、育人质量提升,为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东城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资源数字化,将博物馆虚拟场景引入平台,利用多重技术让文物全方位呈现在学生面前;广渠门中学与大兴区长子营中学开展的双师课堂教学实验已实现统一安排课程时间、协同备课,共上一堂课;房山区实验中学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教、学、测、评全流程数字化……北京市将进一步丰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完善资源开发、更新、质量保障和共享机制。统筹实际需求和有效供给的互动关系,研究新情景、新场景、新赛道、新方式,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有效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和学生全面发展。

  365对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扎实推进干部教师的交流轮岗,开展一体化教研,家校社协同育人……

  “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已逐步构建起新型协同教育供给体系,集纳一切有益的资源,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磅礴的力量,奋力谱写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李奕说。(完)

编辑:杜燕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