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昌平打造文化新高地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2023年11月29日 12:32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11月29日电  北京市昌平区召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日前召开,总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其中,昌平区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硬件”新高地,并将加强文化品牌打造,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共生;以“文旅+”专项行动为抓手,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昌平大地形成生动实践

  昌平区用活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实现党员注册全覆盖,2家单位被评为北京学习平台优秀学习组织,30人被评为“学习标兵”和“学习之星”。

  昌平区深化调查研究,围绕回天地区治理、“百城千新万村”等主题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报告荣获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自选课题一等奖。同时,深化“四史”宣传教育,拍摄电影《九兰》,创编大型史诗话剧《京张魂》、舞台剧《星火闪耀狼儿峪》,让红色文化传承融入群众生活。推进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打造十三陵水库、狼儿峪、南口特支等一批红色地标,各类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文化馆年均接待参观人员达25万人次。

  昌平区探索完善以区委理论宣讲团为引领,“理论+百姓+文艺”宣讲轻骑兵为支撑,微宣讲、云宣讲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大宣讲格局。组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区级理论宣讲团、“强国复兴有我”等百姓宣讲团,“弘扬水库精神”“新时代 学习路”等特色宣讲团,聚焦党的创新理论,充分结合昌平实际,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乡村开展宣讲。联合清华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开展“生动实践地打卡”和“理论宣讲面对面”活动。

  让新时代昌平高质量发展声音更加铿锵有力

  昌平区利用年度宣传干部培训,围绕现代舆论特点、新媒体的认识、科学引导舆论和应对方法策略等方面,通过专家授课、理论辅导、案例剖析、实战模拟等形式,进行系统培训辅导,形成学习热潮。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全区宣传干部培训班,从更大视野、更深层次、更高要求思考和谋划宣传思想工作。依托“专业生产+政务生产+用户生产”三驾马车带动,创新开展党政新媒体矩阵建设和校媒融合工程,形成具有昌平特色的新型主流媒体矩阵,“北京昌平”客户端下载量超120万,年均生产新闻3万余条,阅读量超7亿。

  昌平区持续深化与主流媒体深度对接合作,深化打造“新闻发布厅”,通过“新闻+发布+传播”的全链条、一站式信息服务的形式,及时向社会发布昌平区的重大政策、重大举措、重大活动等相关情况,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宣传格局。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或参与市级层面新闻发布会10场,尤其今年7月,北京市政府新闻发布厅成功举行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主题新闻发布会——昌平区专场,全面介绍了昌平加快“四区”建设的各项成效,全面深入传播新时代昌平发展变化声音,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舆论支撑。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昌平区铆足劲头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抓牢“共创文明城区,共建宜居昌平”的主线,制定出台党政群机关、镇(街)考核办法,采取排名通报、奖优罚劣、末位约谈等措施,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三年来,共制定专项行动12个,发现专项问题12749个,完成整改12746个,整改率达99.9%,让民众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昌平区持续提升各类文明创建质效。持续打造“1+9”选树体系的“昌平榜样”品牌集群,近年来选树各类榜样509例,向中央、市级平台推荐共18人获评“中国好人”及提名奖,21人获评“北京榜样”,2人获评首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2人获评“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昌平榜样”品牌获评2022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优秀案例。三年来,昌平区获评首都文明村(镇)93个、首都文明单位196个、首都文明家庭16户、首都文明校园19所。

  昌平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按照“六有”标准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认定公共文化空间、高新技术企业、驻昌高校、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及优秀志愿服务社会组织等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75家。依托“北京昌平”APP对接平台,打造“群众点单”“实践所、站派单”的志愿服务模式,完成“点单”“接单”活动3248次,服务群众58406人次。聚力打造“唱响主旋律 共享新时代”“回天新愿”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市集”三大品牌项目,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科普讲座、文艺演出等文明实践活动。

  昌平区着力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加强公共文明引导,组织全区461名公共文明引导员在61个公交站台、14个地铁站台、10个交通路口和中小学校周边开展文明乘车引导、秩序维护、应急救护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光盘行动、公勺公筷使用、垃圾分类、“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主题活动等宣传引导,深化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培育。以创城为抓手,强化社会面宣传,布设景观小品450余处、户外宣传牌4640余个、公益广告9700余块,利用美团、哈啰4万余辆共享单车语音提示系统、42条公交线路370台公交车报站系统和300余个“村村通”广播站、14个公园广场广播系统进行主题宣传。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实践、“新时代好少年”选树等活动,推评“昌平榜样—新时代好少年”30人,4人获得“首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持续推动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凝心聚力促发展,文化兴潮正当时

  昌平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硬件”新高地。完成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提升完善、第十四届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居庸关长城博物馆提升改造、“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赛事、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昌平区红色文化片区协同发展等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和活动举办及《明代昌平诗文选粹》书籍出版项目30个,启动和平寺壁画保护工程、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及服务质量提升等项目,持续打造文化“硬件”新高地。

  昌平区加强文化品牌打造,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共生。今年7月,以“臻美大明 溢彩彰华”为主题的2023明文化论坛甫一开幕,引爆全网。坚持守正创新,强化协同合作,加强长城保护修缮,挖掘长城文化内涵,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居庸山月”中秋诗歌晚会,举办2023国际青年设计师邀请赛(IYDC)时尚盛典,居庸关这张独具魅力的金名片越擦越亮。此外,围绕传统节日开展线上线下文化活动,据统计,春节、元宵等七个传统节日共组织各类主题文化活动1649场次,参与市民群众159.9万余人次。区融媒体刊播重点文化活动相关新闻稿件626篇,点击阅读量累计65.3万人次。

  昌平区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积极探索“书店+”模式,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和培训指导,鼓励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实体书店的数量已提升到229家(正常经营),万人拥有实体书店1.01家,位于全市前列,今年10月发布《昌平区开展“书香昌平·爱阅之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助推全民阅读不断深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以“文旅+”专项行动为抓手,连续成功举办文化创意大赛,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做好文化金融服务,共帮助50余家文化企业获得各类扶持,组织46家文化企业参加服贸会,洽谈合作企业150余家,在服贸会和北京文化论坛期间共达成签约项目5个、总金额21.2亿元,持续做大做强文旅产业。

  今年1月至9月,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速全市排名第4,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收入141.9亿元,同比增长20.2%,实现利润总额14.6亿元,同比上涨49%,吸纳从业人员9千余人,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完)

编辑:杜燕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