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三年来北京海淀“两区”建设累计新增项目1735个

2023年10月12日 13:00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10月12日电 (记者 陈杭) 三年来,北京市海淀区“两区”建设累计新增项目1735个,其中外资项目439个。海淀区将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发挥好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等方面的优势,围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硬科技产业等开展系统集成创新,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这是记者11日从北京市海淀区“两区”建设三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北京市海淀区商务局副局长黑煜表示,海淀区“两区”建设三年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国际、面向全球,围绕数字经济试验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示范区、全球创业投资中心“两区一中心”功能定位,形成了一批具有海淀区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初步实现了国家和北京市赋予海淀区“两区”建设的定位和目标。

  数据要素方面,海淀区持续深化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建设,积极推进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创新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加快数据要素价值发挥。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海淀区内数字贸易重点企业在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短视频、文化、电信、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十余家企业积极参与30余项数字领域标准制定。

  资金要素方面,海淀区推动全球创业投资中心建设,优化资金要素流动配置。挂牌运营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推出并购贷、科技人才贷、认股权贷款3项金融创新产品。成立科学城科技创新基金、科技成长基金、科学家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初步形成“海淀创新基金系”,累计支持企业600余家。

  人才要素方面,海淀区推进人才领域改革,构建人才要素聚集高地。挂牌成立“人才E+”工作站、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等服务平台,打造全市首个人才工作事权下沉试点园,落地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的“两证联办”业务;先后建立中关村国际人才会客厅等9个人才会客厅,为人才及创新团队提供优质服务。

  技术要素方面,海淀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落地全市首单专利许可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落地北京市和中关村两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明专利平均授权时间从540天缩短到54天。

  三年来,海淀区“两区”建设累计新增项目1735个,其中外资项目439个;今年1月至8月,海淀区实际利用外资达58.65亿美元,占全市的55.0%。

  黑煜表示,下一步,海淀区将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发挥好该区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金融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优势,围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硬科技产业等开展系统集成创新,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完)

编辑:杜燕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