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 中国最让外国受众动心的是什么?

2023年09月15日 10:49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电 题:我们需思考,中国最让外国受众动心的是什么?

  ——专访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区总编辑魏克然

  中新社记者 陈杭 肖玉笛

  多元多彩、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态势,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规律,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柴米油盐之上》《我们诞生在中国》《鸟瞰中国》《勇敢者的征程》《决胜荒野之华夏秘境》《星际杀手》……这些在海内外广受欢迎的纪录片,既满足年轻观众喜好,又以多样视角记录下当今的中国。纪录片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中发挥哪些作用?如何寻找不同文化中的共情融汇之处?深度参与以上纪录片项目的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区总编辑魏克然·钱纳(Vikram Channa),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召开之际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如何通过纪录片,让世界看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什么样的契机让您第一次来到中国?在您看来,北京这座城市有何独特之处?

  魏克然:2001年,我前往中国西藏拍摄一部关于“阿吉拉姆”(“藏戏”在藏语中被称为“阿吉拉姆”)的纪录片,开始与中国结缘。次年,我们将探索频道推出的“新锐导演计划”引入中国,每年与六位具有潜力的年轻导演合作,共同拍摄讲述中国故事的纪录片,并通过探索频道将其向全球推广。其间,我和这些导演们成为朋友,一起前往中国不同省份完成拍摄工作。在与他们的交流互动中,我获得了更多创作灵感,并得以从他们的视角了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2019年秋季开始,我应公司要求长驻北京,到目前在京生活即将满四年。在我看来,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无论是胡同还是四合院,都承载了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烟火气。北京不同区、不同季节有各自的风景。在海淀区居住期间,我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客座教授,与北师大一起培养纪录片人才、开发纪录片项目,后来搬到朝阳区亮马河附近居住,从朋友口中的“海淀人”变成了“朝阳人”。

  中新社记者:如何通过镜头见证并记录中国的故事?以外国人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和从中国人的视角讲述有什么不同?

  魏克然: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最让外国受众动心的是什么?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且中华文明连续不断,似江河之水奔腾不息,是年轻且澎湃的“活文明”,这是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水平连上新台阶,备受国际关注。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如何在应对挑战的同时兼具创新?中国人的生活有哪些改变?……文化的延续、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古国与现代社会的碰撞,都对外国观众充满吸引力,从任何角度来讲都可以变得生动起来。

  在讲述中国故事时,外国人的视角和中国人的视角的确有所不同,我将这称之为“远”与“近”,或者叫“距离”与“亲密”。也就是说,外国人作为局外人,总是有能力从远处看中国。于中国人而言,无论是从切身体验还是情感上来看,中国的发展都具有“亲密感”。“距离感”十分宝贵,而“亲近感”同样很有价值。从远处看中国,视野更加清晰,但也可能存在认知模糊与误区。从近处看中国,更容易讲出鲜活生动案例,但也可能一叶障目。

  在制作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时,探索频道和中国本土人才、团队与平台合作,将“距离感”与“亲密感”两者结合,即将远距离视角和近距离视角相结合,制作出既国际又本土的内容。

  探索频道、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联合制作的读懂中国系列纪录片《问答中国》即将登陆探索频道。该片共六集,分别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文明中国、和平发展惠全球、理想的践行者,这些都是不容易讲述的宏大话题。该片拍摄、制作历时四年,希望通过中外多元化视角,向国际观众全方位解读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更好地呈现中国新时代发展故事。于我而言,无论是《问答中国》系列还是其他节目,都是在制作全球性的节目,这些节目在中国以及其他国家都有年轻人参与创作,都颇具创意,应用到了我所提到的“距离感”和“亲密感”。

  中新社记者:哪一部纪录片是你最喜欢的?短视频时代,纪录片如何拥抱年轻人?

  魏克然:我从1995年开始在探索频道工作。我没有最喜欢的纪录片,因为我认为每一个纪录片都有独特的创作历程和体验。

  可以说,探索频道一直以基于电影的表达方式来创作纪录片。我们并不喜欢使用“纪录片”这个词,而是更喜欢将之称为“真实生活表演”,如果非要用“纪实”这个词,也希望加上“电影”“影片”这样的词语,使其成为“纪实电影”或“纪实影片”。

  纪实电影和新闻叙事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在事实基础上,纪实电影注重视觉体验和情感需求,通过对画面、色彩、声音、光影等视听语言的美学追求,在数字影像中呈现真实发生在人物身上的故事,即通过电影的模式来讲述真实的世界,带给观众视觉享受和情感共鸣。

  我们常说,要将“好莱坞”和“新闻业”相结合,也就是说,在制作纪实电影时,用电影的表达方式,通过视觉和情感方式让真实的世界鲜活起来。因此,我认为,每个项目都很特别。

  当今社会,伴随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对短视频的“快餐式消费”更为偏爱。“快餐式消费”存在于任何时间和任何人群,不仅仅体现在年轻人身上。我认为,长视频与短视频都是内容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制片人或出版平台来说,一次性将所有剧集全放出来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年轻人会耗费一整个周末的时间来观看一部完整的剧集,有时甚至不睡觉。

  因此,碎片化的观影和花时间一次全部看完,这两种现象是同时发生的,并不冲突,甚至这样才能使生活更充满乐趣。从探索频道的角度来看,则需要更努力地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提高讲故事的技巧,创新内容制作中的视觉情感表达方式,让他们在观看纪录片时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

  中新社记者:一部好的纪录片有哪些特质?如何用世界语态讲好中国故事,打动中外观众?

  魏克然:纪录片就像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对于纪录片来说,讲好故事的核心要素是人。讲好中国故事,在我看来,需要通过普通的中国人来讲述中国故事。沉默寡言、不喜欢分享,是许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事实上,中国人和外国人一样坦率、真诚并乐于分享。通过具体的人物来构建故事,加上电影沉浸式表达方式,就能够将纪录片角色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相结合,呈现普通中国人的真实情感和亲身实践,既增强了纪录片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又贴近了海内外观众。

  为了更敏锐、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故事的内核,探索频道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及内容创作者们深度合作,发挥全球化表达优势,采用真实情感叙事和国际化制作手法,讲述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我们称这种模式为“用世界语态讲述中国故事”。这几年,陆续推出了生存、冒险、历史、生活方式、旅行等不同类型的纪录片,通过世界语态讲述中国故事,打造具有竞争力、创新性的内容,推动中国本土纪录片在海内外传播。

  比如,2019年,《变化中的中国·生活因你而火热》纪录片改编为同名国际版纪录片,从普通中国人工作和生活角度切入,讲述壁画研究者和历史老师追寻历史的传承,警察和医生化身社会基石,外卖小哥、民营企业家追逐梦想的故事,通过真实且跌宕起伏的情节,具有感染力的情感,向海外观众讲述中国人勤劳真诚的品德与独有的精神价值。

  再比如,2021年,探索频道和哔哩哔哩合作制作《星际杀手》系列纪录片,邀请世界顶级科学家评估和设计剧情,每集都有不同的主题,涵盖宇宙中暗藏的种种“杀机”——黑洞、伽马射线暴、太空垃圾、陨石、外星文明、平行宇宙等。该片邀请美剧《权力的游戏》中“小指头”角色扮演者艾丹·吉伦,变身私家侦探,吸引年轻人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聆听科学家对科学理论的阐释,增强其对天文学及基础科学的兴趣。

  探索频道深耕中国故事超过20年,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即将出席北京文化论坛,并在“文明互鉴:相互尊重与合作发展”平行论坛中,与其他导演、电影制片人等围绕“电影为媒,连通世界”主题展开对话与交流,分享纪录片如何作为不同文化间沟通的“桥梁”,弥补文化差异与缝隙,促进文明互鉴。(完)

编辑:杜燕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