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第五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峰会召开 助推慢乙肝临床治愈

2023年05月13日 22:39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5月13日电  “第五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峰会暨中国派高峰论坛”今天召开,以“聚中国智慧·绽放慢乙肝临床治愈新梦想”为主题,40余位肝病领域顶级临床专家及科学研究者围绕慢乙肝临床治愈进展和趋势、慢乙肝临床治愈的中国实践、特殊人群治疗及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慢性乙肝临床治愈进展与展望

  本次论坛由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主办,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唐红介绍了不同慢性乙肝人群的临床治愈现状。“我们发现临床治愈后复发患者,再治疗的HBsAg清除率可达80%以上。”唐红称,应进一步扩大抗病毒治疗范围,同时对于免疫耐受期和不确定期人群以及合并脂肪肝人群的治疗策略深入探索。

  慢性乙肝新药一直是关注的热点,如何实现临床治愈?乙肝新药的研发进展如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谢青指出,目前尚未看到一个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能达到临床治愈的新药,联合治疗可能是未来慢性乙肝临床治愈所必须的,主要包括靶向乙肝病毒生命周期药物(各个靶点药物)以及靶向宿主免疫调节药物。乙肝治愈是很难的,单一药物是很难实现,联合治疗是必要的策略。

  应筛尽筛应治尽治,减轻乙肝相关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乙肝诊断率需提升至90%,治疗率提升至80%,而我国目前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对此,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教授南月敏指出,要扩大筛查,尽早发现需要治疗的患者;扩大治疗适应证,积极治疗有潜在疾病进展风险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优化慢性乙肝系统治疗。。

  乙肝病毒感染使患者的肝癌以及肝外癌症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好的抗病毒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预存的HBV DNA、逆转克隆扩增降低患者肝癌发生风险,及早治疗、追求临床治愈,降低肝癌发生风险。”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暨感染病中心教授鲁凤民说,抗病毒治疗减少肝癌发生风险的机制及局限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核苷酸类(NAs)治疗对乙肝病毒复制的持续抑制,肝内cccDNA均显著减少;HBV DNA的整合事件数也有显著下降;带有整合HBV DNA的肝细胞克隆大小下降有限。

  慢乙肝临床治愈的中国实践

  为帮助更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达到临床治愈,2018年,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乙肝领域全国首个大规模临床研究——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教授高志良在会上介绍了“珠峰项目”的最新进展。截至2023年5月12日,全国400余家医院、1000多位医生参与,入组患者29625例,临床治愈了5258例慢性乙肝患者,首次使用干扰素治愈5220例。“珠峰项目”治愈患者中近90%在48周内实现临床治愈,慢乙肝临床治愈率从3%-7%,显著提高至33.2%。

  高志良教授表示,“珠峰”项目大数据,解决了全球慢乙肝临床治愈迫切需求的一系列问题,挖掘出3个适合临床应用、普及推广的早期预测指标——基线HBsAg水平、治疗12/24周HBsAg变化幅度、治疗12周ALT升高幅度。创立了从临床研究转化为服务国家健康事业的公益性项目的成功模式。今后,将珍惜来之不易的队列,向更多合适患者推广,希望到2030年治愈患者超10万。

  2020年,国内第一个降低慢性乙肝相关肝癌发生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国降低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研究(绿洲)工程项目(简称绿洲项目)正式启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在线上介绍绿洲项目最新进展时表示,项目阶段性数据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与既往研究及临床经验一致,干扰素方案治疗在优势人群中能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非优势人群或许可通过延长干扰素治疗获益;干扰素治疗方案在较短观察期内,已显著降低肝癌风险。

  据介绍,2022年,由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发起,国内首个针对非活动期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的大型公益项目启动,旨在帮助更多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获得临床治愈。

  为更好地评价“不确定期”的慢性乙肝患者的长期预后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2022年8月,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牵头的首个针对“不确定期”乙肝患者的大型真实世界研究—“领航”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启动。

  特殊人群的乙肝临床治愈之路

  临床治愈已成为慢乙肝治疗领域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疗效不佳,对于这部分患者,如何提高临床疗效,是否可以争取临床治愈值得进一步探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任红指出,低水平病毒血症导致疾病进展和终末期事件,是慢乙肝患者全程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建议换用或加用强效低耐药核苷类似物治疗,或者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临床研究表明更换治疗策略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结局,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获得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免疫耐受期和“高e阴”患者终末期肝病事件发生风险高,2022年《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已建议对这两类人群进行抗病毒治疗,但免疫耐受期用NA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这部分患者,如何提高临床疗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教授耿嘉蔚指出,相比于单纯口服核苷酸类药物(NAs)或随访,干扰素治疗12周后联合一线NAs治疗至48周的方案,可明显帮助免疫耐受和高E阴不确定期这两类临床治愈的非优势人群逐步向优势人群转换。

  此次大会还就乙肝临床治愈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科普对话,多位嘉宾还进行了深入探讨。

编辑:杜燕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