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海淀融媒发布增质增效行动 计划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2022年11月08日 18:37 来源:中新网北京

作为北京市首家“学习强国”区级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海淀学习平台8日在“学习强国”PC端和APP端同时上线运行。

《海淀报》老报人朗读《一封家书》。

《海淀报》创办者们浇灌“初心之树”,激励后辈砥砺奋进。

  中新网北京新闻11月8日电(董海霞)发布《海淀融媒增质增效行动计划》,上线北京市首家区级平台“学习强国”海淀学习平台,启动“二十大精神进基层,海淀融媒在行动”,签订全媒体人才实训基地战略合作意向书……11月8日,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举行了纪念《海淀报》创刊30周年暨《海淀融媒增质增效行动计划》发布活动。

  《海淀报》于1992年9月25日创刊,是北京市创办最早的区级党报,到11月8日已出版4481期。

  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海淀报》总编辑肖丹表示,近年来,海淀报着力打造“报、台、网、端、微”一体化平台,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广泛应用前沿科技,建立起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跃上主流价值传播的“新风口”,实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领跑首都、领先全国。

  海淀区副区长徐振涛致辞时希望,要立足海淀实际回答好区属媒体增质增效这一时代课题,在打造精品、优化机制、拓展功能、IP运营、人才转型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为全国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交出海淀特色答卷。

  《海淀报》原编辑部主任艾春吉、原副总编王志勇、原编辑记者李罡,分享了给《海淀报》的《一封家书》,深情回顾创刊岁月,送上真挚祝福。艾春吉回忆说,一张斑驳的桌子、一把陈旧的椅子、一支铅笔、一支钢笔、一把尺子、几张划版纸,还有宣传部领导亲力亲为征集和撰写的稿件……创刊号在简陋的条件下开启征程。

  王志勇说,我的生命中40年的工作经历,其中有一半是在《海淀报》这艘航船上度过的,现在我已是个下船很久的老人了,只能在岸边观望着这艘向前远去的船,心里总是深深地牵挂着它。

  李罡说,看到当年《海淀报》的火种,已经长成拥有近200人的庞大队伍、全媒体设备和人才的新闻矩阵,作为一个海淀人我倍感骄傲和自豪。

  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融媒体中心主任佟志伟发布了《海淀融媒增质增效行动计划》,阐述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四梁八柱”。

  在技术驱动上,依托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硬核资源,打造自主可控的“Made In 海淀算法”。上线AI虚拟主播、AI数据搜集分析、新闻传播与分析等,在多个应用场景和客户端使用。

  他说:“我们只负责创作和研发,辅助性工作就交给AI机器人。”

  在平台建设上,通过大力运营推广,为全区每个社区打造属于自己的“数字孪生社区”;“学习强国”海淀学习平台大力推进学习新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在队伍培养上,实施“工作室成长工程”,打破部门、人员、专业、技术等界限,鼓励业务骨干自组团队、自创品牌,成立工作室、办好网红号,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将采编人员的注意力聚焦到创新内容上,聚焦到扩大融媒传播力、影响力上。

  在阵地拓展上,以融入全区各单位新闻采编播发业务为入口,做好“最后一公里”引导与服务。未来三年内,融媒分中心矩阵网络将覆盖全区半数街镇和委办局。分中心深耕社区不断发挥社区信息枢纽功能,通过搭建《居民议事厅》、《居民有话说》等平台,直接为居民解难题,成为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在用户开发方面,计划到2025年,跻身全国区级融媒体中心头部阵营,以“北京海淀”官方账号为龙头,打造5个粉丝量超过百万级的媒体账号;培育3到5个粉丝量100万以上的媒体人账号。源源不断生产有口碑、有流量的现象级产品,力争孵化一批有产业发展潜力的IP型产品。

  佟志伟说:“今天我们定义的,是一个全新的融媒体中心:一个没有记者的采访中心、一个记者遍布全区的融媒体中心、一个高度智能化的融媒体中心、一个以依托数字孪生社区深度融入社会治理的融媒体中心。”

  11月8日,作为北京市首家“学习强国”地方平台,“学习强国”海淀学习平台在“学习强国”PC端和APP端同时上线运行。

  活动现场启动了“二十大精神进基层,海淀融媒在行动”。全媒体采访团队将深入一线,全面报道二十大精神在海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

  适应媒体融合趋势,海淀区融媒体中心还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共同签订全媒体人才实训基地战略合作意向书,深化区属媒体与驻区高校的合作,通过双向奔赴在人才培养、业务培训、理论研究等各领域开展深入交流。(完)

编辑:陈建
    数据库错误!信息:Can not connect to MySQL server,SQL语句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