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特应性皮炎怎一个“痒” 专家给青少年患者支招

2022年06月23日 14:52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6月22日电  “睡到半夜都会被痒醒,只好不停地抓挠,第二天完全没有精神上课。”“一旦发痒压根儿没心思继续考试,学习成绩也因此下滑了很多。”“很多同学看到我身上的皮疹,都不想和我交朋友。”……这些是身患特应性皮炎的青少年所描述的真实状况。作为一种“头号”皮肤顽疾,特应性皮炎(简称“AD”)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正常学业和与同龄人的社交。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马琳教授详细介绍我国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疾病负担、治疗现状以及创新口服靶向药物带来的新变化。

  内外因共同作用致“皮炎”

  马琳表示,特应性皮炎基本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损和剧烈的瘙痒,患者因瘙痒而抓挠,还会引起皮肤变红、渗液、增厚等皮损症状。除了皮肤表现外,部分患者还常合并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等其他特应性疾病。

  临床上,特应性皮炎可发作于人体的全生命周期,其中婴幼儿、儿童以及青少年为高发人群,且不同年龄段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在谈到发病机制时,马琳教授称,目前尚未明确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但研究认为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是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决定的皮肤屏障功能与免疫平衡;外因主要是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变化、不良的生活习惯、过度的皮肤清洁、致敏原、外来刺激物等均会诱发AD的产生。

  快速止痒和高效清除皮损,助力摆脱社交困扰

  据了解,成年人和青少年的皮损主要表现在肘窝、腘窝、颈前等部位,也会向躯干、四肢、面部和手部等外露部位延伸。有数据统计,有七成以上的患者曾因皮损饱受歧视,有严重的社交恐惧和容貌焦虑;超过一半以上的青少年患者因为疾病丧失自信度、害怕社交甚至产生抑郁。

  马琳指出,对于青少年而言,特应性皮炎可带来更为负面的影响。“青少年往往面临着中考、高考这些关键的人生节点,这一时期也是他们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但特应性皮炎带来的瘙痒和皮损对他们的学习、睡眠以及同龄人社交都造成了严重困扰,尤其是长时间持续的瘙痒,让孩子白天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晚上也因为无法抑制的挠抓导致睡眠不足,长此以往将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最终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而暴露在外的皮损也容易让孩子对个人形象过度关注,甚至因此遭受同学歧视,这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指出,以往临床上主要依靠外用药、紫外线疗法、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方式对特应性皮炎患者进行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虽然已出现新突破,但对于病情更为严重的中重度患者,现有的生物制剂仍未能很好地满足其治疗需求,尤其是对于瘙痒的快速缓解和裸露部位的皮损清除。对于身患中重度AD的青少年患者而言,他们更需要一种高效便捷的治疗手段来止痒和恢复皮肤状况,帮助他们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今年2月获批的小分子口服靶向药瑞福(乌帕替尼缓释片),适用于患难治性、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并对激素或生物制剂等系统治疗应答不佳的成人和12岁及以上青少年,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青少年特应性皮炎适应症的口服选择性JAK1抑制剂。该药物通过抑制JAK1这类酪氨酸蛋白激酶,“全面”阻断与特应性皮炎相关的炎症细胞因子和多条信号通路,因此能更有效地为患者改善瘙痒和皮损症状。

  有研究结果显示,乌帕替尼相较于生物制剂,具有快速止痒和更高效清除头颈部、上肢皮损的优势。同时,该药物口服的治疗方式也让患者省去许多非必要的奔波,特别是对于本就学业繁重的青少年群体而言,可以为此节省出更多的学习时间,不因疾病耽误自己的升学前程。

  规范化、全病程管理让患者正常生活

  那么,特应性皮炎是否可以彻底根除?马琳表示,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和瘙痒性皮肤病。大部分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渐减轻,少数会一直延续至青少年甚至成年期,甚至陪伴终生。因此,AD患者在治疗上不仅要缓解炎症,更需要长期有效的全病程管理,包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长期管理意识,发挥自身主动性来配合医生,提高用药治疗的依从性;另一方面,提升医生对特应性皮炎的诊疗管理能力,提供更多的疾病长期管理知识,助力患者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全病程管理。”马琳强调。

  她指出,目前大部分患者通过早期干预、合理治疗,能有效控制病程进展,可以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完)

编辑:陈建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