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琉璃河遗址发掘5座西周早期墓葬

2021年12月08日 12: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7日,北京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北京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考古人员正在清理出土的文物。

7日,北京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墓葬。(摄影:易海菲)

  中新社北京12月7日电 (徐婧)2019年以来,北京琉璃河遗址发掘西周早期墓葬5座、房址3座,出土铜器、漆器、陶器等各类文物100余件。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表示,以上成果有利于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燕国和揭示京津冀一体化的文化渊源,将对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起到强大的考古支撑作用。

  这是记者7日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的。

  201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等8家单位,对琉璃河遗址的城址区和墓葬区开展了考古工作。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考古共发掘西周早期墓葬5座、房址3座、疑似城外环壕1条,出土铜器、漆器、陶器、海贝、象牙器、丝织品标本等各类文物100余件。其中,曾出土堇鼎、伯矩鬲的西周墓葬的重启工作尤为引人注目。

  1974年,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出土青铜器堇鼎和伯矩鬲。其中,堇鼎是北京地区截至目前出土的最大青铜器;伯矩鬲现藏于首都博物馆,被称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以上发现让琉璃河遗址走入人们视野,也让北京作为燕国都城的面纱被揭开。

  由于当年地下水位高,两座墓葬没有发掘完整。今年,为高质量建设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强遗址展示水平,北京对M1901与M1903两座西周早期墓葬进行了再次发掘。

  在本次发掘中,M1901新出土的铜簋与40多年前出土的圉簋纹饰相同,研究者据铭文推断,这两件簋的盖、身在下葬时应是混淆了。这一发现为西周的名、字制度研究增加了确凿的证据。

  M1903出土的多件漆器则弥补了20世纪现场文物保护技术有限的遗憾,对于墓葬随葬器用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城址区发掘的3处西周晚期房址,说明琉璃河遗址在西周晚期仍有密集的人类活动现象。

  此次考古工作完成重点勘探面积约32万平方米,抽样勘探面积45万平方米。考古调查和勘探的成果体现在《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年-2035年)》中,遗址的保护区域范围为17.3平方公里,远超过此前对遗址的认识。

  单霁翔表示,琉璃河考古的成果有利于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燕国,有利于揭示京津冀一体化的文化渊源,有利于体现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呈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过程,有助于北京打造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金名片,并对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起到强大的考古支撑作用。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表示,琉璃河遗址是“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十四五”时期的大遗址之一,在北京市考古遗址公园的点位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次考古工作为了解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分封制、葬制及葬俗、早期城址规划等相关问题,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完)

编辑:陈建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