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7月19日电 在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街道有一条百余米长可以通向亮马河畔的背街小巷——左巷。如今,通过一系列升级改造,这条昔日不起眼的小巷焕然一新,已成为居民休憩放松的新去处,更化身邻里相聚的“花园会客厅”。
系统性规划和精准施策
拓宽人行空间、增设休憩座椅等
左巷位于京城大厦西侧,南侧直达亮马河畔,北侧与新源南路相连,作为亮马河步行入口,全长104.9米,最宽处16米,两侧多种业态齐聚,既有京城大厦商务楼宇,又有新源南路8号楼等居民住宅楼,还有常赢三兄弟、桔子酒店等经营门店。改造前,小巷还是居民避之不及的“三乱”街巷,仅作为居民通往亮马河的通行道路的空间存在。
为更好实现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左家庄街道对左巷的纵向延伸和承载进行了系统性规划和精准实施。街道以“规划引领、问题导向、智库赋能”为原则,通过“多师联动”机制推动左巷的更新改造——责任规划师统筹空间布局,建筑师优化功能分区,园艺师打造生态景观,城市视觉师聚焦氛围营造,品牌艺术师挖潜核心价值。
改造后的左巷打破“背街发展”困局,采用“商户-物业-社区”共管模式,通过拓宽人行空间、增设停车棚、休憩座椅与智能照明,满足新源南路8号楼居民及附近商务楼宇上班族休憩及停车需求,真正实现“烟火气”与“宜居度”并存,成为亮马河首个垂直花园街巷。
巧用边角空间
打造“商居共融”花园街巷
背街小巷作为居民生活的场所,有着旺盛的内生动力。为增强街巷特色文化内涵,左家庄街道按照“一巷一特色、一景一格局”的思路,在提升巷内配套基础设施的同时,融入城市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和游憩环境,塑造了一个向上、昂扬、充满力量的左岸文化特色空间礼盒。
街道因地制宜,将左巷精心打造成传递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窗口与展示花园城市建设的示范基地。通过这一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兼顾民生改善、文化空间营造、经济活力激活与基层治理升级的可持续更新路径。
在改造进程中,街道智库专家巧用边角空间,打造居民随时交流驻足的室外共享城市会客厅;园艺师开出“植物处方”打造城市画廊,让“水美家园”的生态底色更加出彩,精选本土野生植物为景观核心,打造低维护、可持续、高颜值、多样性的低碳花园,与“左岸本草花园”遥相呼应,共同勾勒出花园式的街道空间;道路两旁企业贡献室内空间开辟新型商业街区,咖啡店、桔子酒店、火锅店纷纷认领“门前三包”责任区,主动担任“护花使者”;周边企业工作人员、辖区居民积极参与,通过共治共享打造“商居共融”模式城市治理新样本。
在城市更新进程中,消费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左巷便循着这一逻辑,从“多元参与”的改造阶段迈向“精品街巷”的深化建设,着力构建“商务楼宇-特色餐饮-精品酒店”的业态结构,通过业态升级与场景创新激活消费活力。依托常赢三兄弟涮肉老北京火锅文化,创新升级为文化体验空间;桔子酒店植入艺术装置橱窗,吸引过往游客驻足打卡;在小巷道路周边拓展文化、商业等各类场景,积极探索与文旅项目的融合,通过植入创新业态,展示包容开放、荟萃多元的左岸文化形象,持续打造国际化活力街区形象。
目前,街道结合现有产业基础持续对左巷进行提档升级,已陆续开展“红歌快闪”、“夏日光影邻里共赏”公益电影展映活动等,将优秀“文化大餐”送到居民身边,加深邻里之间的情感,让社区生活“有声有色”,用健康文明、喜闻乐见的方式,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多样的文化体验,不断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真正实现文化乐民、文化惠民、文化育民。
未来,左巷还将开展常态化市集、周末微型演出、文艺展览等特色活动,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形成“打卡引流—文旅消费—文化传播”的闭环效应,绘就出“美食+活动+娱乐”的多元消费图景。(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