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北影节AIGC电影单元荣誉盛典为创作者搭建光影AI之桥

2025年04月27日 22:06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27日电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简称“北影节”)AIGC电影单元荣誉盛典日前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本次盛典以“光影AI,共筑未来”为主题,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进行电影创作的杰出作品与人才,汇聚了国内外影视精英、技术先锋与学界专家,共同见证AIGC赋能电影艺术的最新成果,探讨产业未来趋势。

  本届AIGC电影单元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与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和可灵AI共同承办,并特别邀请可灵AI成为本单元独家技术合作伙伴。自启动以来便受到全球瞩目。本届活动共收到来自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2部参赛作品,作品数量较去年增长近三倍。今年的参赛作品体裁涵盖纪实、科幻、动画、实验影像等,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作者运用AI技术进行的大量的叙事和美学探索。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79部佳作入围社会组、高校组、青少年组及中石化主题赛四大竞赛板块,8项学术成果入围“学术论文论著”推介。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在致辞中回顾了与北京国际电影节联合创办全球首个AIGC电影单元的历程,强调双方秉持“技术赋能艺术,创新引领未来”的理念,围绕“全球化、全民化”定位,为AIGC影像创作搭建开放舞台。他指出,AIGC不仅是工具革新,更是潜力巨大的“新质生产力”,但在拥抱技术的同时,必须坚守价值,确保技术服务于人文,“让每一帧光影丈量人类文明的高度”。

  国际评委代表罗伯·明可夫导演从国际动画电影的视角出发,惊叹于AI技术的迅猛发展,但也强调“仅靠技术,并不能成就一部伟大的作品”。他认为,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创作者的情感投入和艺术愿景,AI无法取代人类情感的传递,故事永远是最重要的,“电影作品绝不能缺失人性部分”。

  快手大模型产运负责人李杨介绍了可灵AI作为本单元独家技术合作伙伴,在模型迭代、产品功能优化以及与产业结合(如可灵导演共创计划、AI单元剧集孵化、成龙电影A计划)等方面的努力。李杨表示,可灵AI将持续加大扶持创作者的力度,不断探索和拓展AI在专业级影像内容制作领域的应用前景。

  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将盛典推向高潮。聚光灯下,五大板块共计51项影片荣誉及5项学术推介荣誉隆重揭晓,展现了AIGC赋能影像创作的无限可能与多元魅力。

  青少年组奖项是本届首次设立的,旨在鼓励18岁以下年轻一代用AI技术书写光影故事。《井底之蛙》《元火种》《巴蜀密码金乌与日》《在梦的留白处照见》四部作品荣获优秀影片。它们题材各异,从科幻青蛙到太阳神鸟,从人类文明的AI火种到少年自我对话的雨林奇遇,展现了青少年用Prompt取代画笔,用模型驱动想象的创造力。青少年组“最佳影片”则授予了《小鼹鼠团团地下古堡大冒险》,这部作品源自8岁儿童的铅笔稿,通过“孩子创意+AI执行+家长护航”的全链协作,将一个童话冒险变为现实,成为小小梦想家挺进想象边疆的勇气宣言。

  快手星芒短剧与可灵AI联合出品的全球首部AI单元剧集《新世界加载中》在本届北影节AIGC单元斩获颇丰,剧集中的《马丁症》荣获社会组最佳技术奖,《我在犹豫》《宇宙肥肠》获得优秀奖。

  《新世界加载中》总导演陈翔宇在获奖后直言,“AIGC并非是一种降级的内容形态,而可能是下一代内容结构的雏形。以可灵AI为代表的视觉生成大模型,将极大地降低生产优质内容的成本,允许创作者突破传统拍摄的限制,创新影像的表达方式。”

  在本届北影节期间,AIGC单元还举行论文论著推介、入围作品展映等活动,为AIGC影像的创作者和观众搭建各类交流平台。(完)

编辑:熊然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