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北京中小学生科学建议活动吸引6万余人参与 关注中轴线保护

2024年12月16日 08:14 来源:中新网北京

第十六届北京中小学生科学建议活动获奖项目展示交流会在北京市少年宫举办。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新网北京新闻12月16日电 (记者 杜燕)第十六届北京中小学生科学建议活动获奖项目展示交流会在北京市少年宫举办。本届科学建议活动共收到申报项目12388项,其中征集“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学建议142项、建言献策673项。

  参与活动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科学建议活动共收到申报项目12388项。其中,科学建议2161项,建言献策10227项,参与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答辩等多个环节,最终科学建议评选出一等奖20项(科学建议奖10项、科学建议提名奖10项)、二等奖80项、三等奖100项;建言献策评选出一等奖992项、二等奖1514项、三等奖2046项。

  参与本次活动展示的是获得科学建议奖和科学建议提名奖的20个项目,包括推动北京中轴线“一站式”服务、加强预制菜安全性、冰袋二次利用、幼教老师转为老年大学老师、电动车违章现象及治理、在北京市挂号平台建立儿科急诊智慧导诊等多个维度,多个领域的科学建议,学生们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对观察到的社会问题提出了具有创新性、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为家乡北京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用小肩膀挑起了大责任。

  据介绍,科学建议活动采用全开放的网络申报方式,北京在读的中小学生均可在活动网站按要求提交申报表和建议项目报告。在本次活动近四个月的申报期中,万余学生参与活动。建言献策单项首次突破万份,比去年增加843份,申报项目总人数再次成为历史新高,实现了北京18区的全覆盖。

  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备受关注

  本次活动的建议范围涉及智慧北京建设、乡村振兴发展、交通综合治理、民生保障建设、公共卫生与健康、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首都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灾害预防与应急管理等社会热点问题。

  “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备受关注。记者了解到,举办了十六届的科学建议奖特设“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一个单独的领域,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线上征集项目方案。通过活动引导和鼓励中小学生围绕如何保护和传承好始于元代,从钟鼓楼到永定门的城市中轴线文化遗产,对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历史道路、历史城廓、历史街巷、景观视廊、历史河湖水系、历史文化街区等的保护监测、修葺、应急管理及旅游开发,积极开展中轴线文化遗产价值发掘、保护和传承开展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在2021年第十三届北京市中小学科学建议奖活动中“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共征集171项建议,建言献策242项。其中《关于加强北京中轴线上第一桥——万宁桥保护的建议》获科学建议提名奖;《关于设立北京中轴线文化观光游览环保专线的建议》获科学建议奖。

  2022年第十四届北京市中小学科学建议奖活动“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关于中轴线文化遗产全线贯通的建议》《关于开展“魅力中轴线”诗词歌谣创作及传诵活动的建议》《关于建设环北京中轴线休闲徒步绿道的建议》获科学建议提名奖;《关于为北京中轴线设立里程碑的建议》等4项建议获二等奖;《关于建立冰雪中轴文化传播体系助力我国中轴线申遗》等7项建议获三等奖。建言献策活动中共评选出“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一等奖37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75项。

  2023年第十五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活动“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线上征集项目方案。截至9月19日,此项目已征集到科学建议114项,建言献策373项。其中,《关于统一设计北京中轴线文化景点讲解标识牌的建议》获科学建议奖,《关于对北京中轴线公交站牌进行提升改造的建议》等5项建议获二等奖;《关于中轴线鼓楼南侧环境风貌提升的建议》等6项建议获三等奖。建言献策活动中共评选出“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一等奖37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74项。

第十六届北京中小学生科学建议活动获奖项目展示交流会在北京市少年宫举办。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4年,第十六届北京市中小学科学建议奖活动“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到截止日期共征集到科学建议142项、建言献策673项。其中《关于推动北京中轴线“一站式”服务的建议》获科学建议奖,《关于北京中轴线商业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建议》获科学建议提名奖。《关于建造北京中轴线申遗纪念馆的建议》《北京的新名片——关于中轴线上公交站台设计的建议》《关于优化北京中轴线沿途街道路标并开设中轴线道路观光专线的建议》《防微杜渐,不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这4项获科学建议二等奖。《关于打造北京中轴线地下通道空间微博物馆的建议》等7项建议获三等奖。建言献策活动中共评选出“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一等奖68项、二等奖102项、三等奖133项。

  发挥中轴线“第二课堂”作用

  除了在活动中看到北京中小学生关注北京文化遗产保护外,各学校发挥中轴线“第二课堂”作用,特别是中轴线周边学校将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纳入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当中。

  自2019年起,北京灯市口小学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丰富的“北京中轴线”活动、参加“北京中轴线”创意大赛等方式,使学生在通过阅读书籍、查找资料、实地走访、动手制作等多种实践中了解北京中轴线文化。学生绘制的“北京中轴线”主题美术作品还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北京市西城区育民小学利用作为中轴线申遗保护教育基地校的有利条件,专门开设中轴线文化课程,通过非遗进校园、专家讲座、主题研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传统文化、传承赓续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举办以北京中轴线为主题的文创大赛,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视角,结合个人对北京中轴线的见解,设计独特的文创产品,引导学生通过对于中轴线文化背景的思考、利用及创新来延续遗产价值,以平衡保护与发展的视角,将北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联系起来。

  北京市第二中学教师围绕“中轴线传承保护”这一主题的育人价值以及能够建构的学习活动展开想象,突破学科壁垒,预设教学方案。由英语教师牵头,在相关学科教师协助下,带领高一学生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沉浸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借助“中轴线如何能传承保护”这一真实问题情境,学生深度了解和体验中轴线,锻炼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中轴线不仅拓宽了学校的育人阵地,丰富了学校的育人载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教育教学变革提供了助力和新抓手。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北京大中小学还将持续发力,让这个“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培养时代新人的不竭资源。

  北京市教委从2009年开始在北京市中小学生中设立“科学建议活动”,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科普实践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积极为首都城市发展建设献计献策。此项活动已连续举办十六届,吸引了六万多名中小学生参与,收到参评报告四万余份,共评选出科学建议奖和科学建议提名奖318项。科学建议活动在学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搭建了平台。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出席今天活动时做总结讲话,鼓励同学们“关注社会热点、科学表达主张”,在活动中提升科学素养,快乐健康成长。(完)

编辑:杜燕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