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门头沟探索创新实践 生态环境持续恢复

2024年12月07日 23:20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12月6日电 (记者 吕少威)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年来全区生态环境领域恢复情况以及努力打造美丽北京先行区的部分目标成果。据了解,一年来,门头沟区植被覆盖指数上升0.18%,林地、草地稳步恢复。土地负荷指数下降0.26%,人工地表面积有所降低。

12月6日,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 吕少威 摄

  2024年,门头沟成功入选国家级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恢复重建工作与韧性城市建设工作同步开展,是气候适应型性城市试点建设体系的内容之一。全区构建了“1+13+X”重建规划体系,市级“544清单”中的33个项目已完工,80个“三年全面提升”项目开工建设。建设京西哨兵预警指挥调度平台和永定河官厅山峡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形成由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条防线”。

  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淼介绍,门头沟区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河道水毁修复等9项已完工,山区困难地造林等22项有序推进。全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56.3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达到93.9%,共记录到各类群物种4585种。地下水位最大回升点回升达23.35米,234处泉眼有106处实现再流。

  截至11月底PM2.5累计浓度为30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254天,优良天比率76.5%,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方面,截至9月底三家店断面、斋堂水库断面为Ⅱ类;生态环境质量方面,2023年门头沟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71.6,连续4年保持“优”的水平,2024年前三季度EI指数同比提升。

  2024年初,门头沟区创新推进形成了生态产品总值(下称GEP)关键指标体系等系列文件,努力形成“GDP和GEP同部署、双增长,生态投入和生态富民同发力、两保障”的工作格局。

  杨淼介绍,门头沟区积极探索以GEP为导向的制度创新实践,构建形成了镇街可监测、可量化评价的GEP关键指标体系,设置了反映地区生态系统资源特征、直观指导工作落实的25项核心指标。为鼓励基层创新实践,将“六水联通”“低碳试点”“独立工矿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纳入观察指标,科学指导生态修复提升。

  对照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等重点工作安排,门头沟区梳理出5大方面28项具体任务,总体上与GEP关键指标体系衔接对应,还特别建立了生态环境领域“绿皮书”项目库,包括生态修复、生态基础设施韧性、污染防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共计31项重点工程项目。

  据介绍,门头沟区始终把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地区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过程,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路径。今年7月创新发布了《门头沟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系统介绍了近年来门头沟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进行的实践探索与取得的成效,包括11个具体做法和13个案例。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门头沟区成功入选了生物多样性全球城市知识分享和案例展示平台——“自然城市”平台,是北京市首个入选的行政区,门头沟元素正在吸引着世界目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总工程师朱彦鹏提到,门头沟区2023年可比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GEP-R)达357亿元,达到24.7元/平方米,当前正在实施首都西部生态屏障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及3000亩山区困难地造林和10000亩平原生态林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随着‘一揽子’的任务措施和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程,门头沟区‘绿色家底’会愈发牢固。”朱彦鹏表示。(完)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