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业界探讨储能新技术和新业态发展

2022年09月19日 18:31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9月19日电  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之储能专场日前在北京未来科学城举办,业界围绕“支撑双碳目标的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展开探讨,促进储能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杨勇平在会上表示,在当前双碳目标的有力驱动下,储能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作为最早设置“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同时也获批了全国三家之一的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学校将发挥科研优势、平台优势和人才优势,成为衔接能源电力行业“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协同发展链条的重要纽带。

  北京市昌平区常务副区长杨仁全表示,“十四五”期间,昌平将发挥空间充足、交通便利、产业基础扎实的优势,充分释放能源谷科研集群优势,打造先进能源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储能技术这条前沿赛道上,将进一步促进央地协同创新,深化校地融合发展,推动国家能源结构转型,促进储能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发展。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刘吉臻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电力装机与发电量稳居世界第一,储能装机规模也是世界第一。而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能源转型迫在眉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力系统由“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建立源网荷储灵活可控的智能调度控制系统,提高新型电力系统的韧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武强认为,应主动“开源”和“节流”及打造主体能源,通过“三足鼎立”和“双轮驱动”实现“双碳”目标。“三足”即清洁能源规模化利用、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节能提效,“双轮”即新型煤电+CCUS、可再生能源+调节技术。

  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容量大、寿命长、技术可靠、清洁环保等优点,是大规模储能领域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也是“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新型储能技术之一。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梅生伟项目组历经十年攻关,提出了基于压缩热回馈的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梅生伟教授团队的张通副研究员在论坛上作了详细介绍。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创新研究院刘建国从氢能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国内外氢能政策与发展现状、氢能的挑战与展望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双碳目标下氢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会上,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庆源、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新能源技术中心主任缪平、北京天启鸿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唐焕集、国网综合能源集团储能事业部开发投资中心负责人李艳、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储能技术创新委员会委员赵香花等阐述了全球储能行业政策现状、储能新技术、储能发展趋势等。

  为进一步规范引领储能行业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储能行业中创新应用,由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联合华北电力大学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中关村华电能源电力产业联盟等共同编制的《2022储能技术和系统商业化应用案例》由华北电力大学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王宏盛主任在论坛上进行发布。该案例遴选出全国102个具有代表性的储能案例,涉及电化学储能(锂离子、液流电池、铅酸电池)、物理储能(飞轮、压缩空气)、混合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从项目背景、项目介绍、创新优势、推广价值、经济效益等进行全面剖析,为多种储能技术应用推广提供事实依据。(完)

编辑:陈建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