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职业人士何以倦怠?调查:报酬、公平、控制感影响靠前

2022年08月20日 05:31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8月19日电  一份《2022职业倦怠状况调查》以职业倦怠的“情绪耗竭”、“个人成就感低”和“玩世不恭”三个维度为着入点进行探讨,调查发现,报酬、公平、控制感影响排名靠前,在社交、价值观等方面的自我感知相对较好。

  为了解职场人士的职业倦怠现状,前程无忧面向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IT服务、半导体/集成电路、制药/医疗、快速消费品等行业的千余就业人群发起问卷,并发布《2022职业倦怠状况调查》,以职业倦怠的“情绪耗竭”、“个人成就感低”和“玩世不恭”三个维度为着入点进行探讨。

报酬、公平、控制感影响靠前

  社会心理学家Christina Maslach把职业倦怠的症状分为三大维度:情绪耗竭,指工作过量造成的“心好累”;玩世不恭,指因职业工作造成的冷漠、玩世不恭的态度;个人成就感低,指怀疑自己工作价值带来的“我不行”无力感。员工与工作在工作负荷、控制感、公平、报酬、社交、价值观冲突等六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根据调查,在“情绪耗竭”、“个人成就感低”和“玩世不恭”三个维度的细分评分中,受访者在报酬(6.91)、公平(6.64)、控制感(6.40)、工作负荷(6.24)的自评分均值大于或接近“新冠发生前”、“新冠发生后”和“最近一年”三个不同时间跨度的均值数据,而在社交(5.20)、价值观(5.39)方面的自我感知相对较好。

远程办公和跳槽无法完全解决职业倦怠

  调查显示,九成受访者正在经历与工作场所、工作体验和个人生活相关的压力所带来的职业倦怠。根据一份《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2022》显示,近六成受访职场人表示自身处于“灵活机动加班”机制中,他们工作时间与私人时间并不分明,在表面看起来并有没有高强度加班的模式下,被“隐形加班”吞没。

  在疫情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施行不同程度的远程办公政策。一份《远程办公人群实感调查报告2022》显示,远程办公模糊了工作任务的优先级设定,不在同一空间内的办公模式使得半数以上的企业/部门提高了员工的打卡及汇报频率。65.8%的受访者表示远程办公下的日均工作时长不同程度地被延长。

  本次调查中,仅有6.9%的受访者认为,增加远程工作的占比能够改善自身的职业倦怠状态。超过六成的女性受访者认为,远程办公增加了职业倦怠程度,她们普遍认为远程办公在晋升机会缺失、工作与生活失衡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通勤时间减少等积极方面。从事初级岗位或灵活就业的受访女性对远程办公带来的工作负荷所引起的职业倦怠更为敏感,也对自身的职业前景更感压力和负面情绪。

  调查还显示,近七成的受访者不认可仅通过跳槽就可以解决自身的职业倦怠问题。其中,从事管理类(包括高层管理类、中层管理类、基层管理类等)的受访人群中的不认可比例最高。此外,随着受访者工作年限的提升,认可通过跳槽可以解决职业倦怠的比例也在不断下降。

员工关怀需重视,心理健康尤重要

  调查显示,过去一年,职场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情况均出现下降,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所在组织没有足够的人员来支持自身工作,接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自身的工作成果没有得到肯定,仅有三成多的受访者认为其在公司拥有明确可见的未来职业发展机会/计划。

  除去增长薪酬、更多假期、补充公积金和更合理的绩效管理等可量化的措施外,针对职业倦怠,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希望在工作中获得适当的心理健康支持。同时,接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目前企业管理者在察觉心理健康方面没有达到他(她)们的期望。当下,职场人需要应对冗长和不断变化的工作时间、低于预期的工资和高压力,心理健康积聚的问题在疫情下被放大了。

  帮助改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成就感、减少不良情绪、改善工作态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升员工的个人价值与事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以应对职业倦怠问题。对此,企业也在行动,一份《2022疫情下企业招聘计划变动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员工健康,特别是心理状态的关注达到了历史最高。54.0%的上海企业、37.0%的北京企业,以及42.0%的物流配送、37.0%的生产制造和35.0%媒体广告行业的企业都将关心员工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完)

编辑:陈建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