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严格共享单车违停限制 上半年近500人被纳入限骑名单

2022年07月16日 14:25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 杜燕)按照《北京区域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规范用户停放行为联合限制性公约》的规定(简称《公约》),7月15日至21日三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将通过企业客户端(APP)、微信小程序等官方平台公示5月共计30人被纳入“北京区域违规停放联合限制骑行名单”。自今年2月份实施以来,共计482人被纳入“北京区域违规停放联合限制骑行名单”。下一步,北京将逐步加严实施联合限制措施的标准,加大对各种违规停放行为的联合限制力度,进一步培育用户文明骑行、规范停放的习惯。

5月违停限制骑行名单7月15日公示

  2022年上半年,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简称“自行车协会”)会同美团、哈啰、滴滴青桔三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在全市持续开展“文明骑行有序停放”宣传动员。

  数据显示,5月的“北京区域违规停放联合限制骑行名单”共30人。其中,19人在环路和高速路主路违停,占比63.3%;11人在核心区16个禁停区违停3次以上,占比36.7%。

  按照《公约》规定,7月15日至21日,三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将公示5月“北京区域违规停放联合限制骑行名单”。

  针对被纳入限制骑行名单的用户,企业会在骑行当月通过短信、APP订单推送等多种形式,提醒骑行人多次违规停放将会被联合限制骑行,请用户文明骑行,有序停放。如名单中用户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向自行车协会设置的共享单车运营服务热线400-167-6070提出异议申请;也可通过邮件beizixiegxdc@sina.com进行咨询。同时,市民在骑行过程中,如想了解骑行卡扣费规则、费用结算、北京市禁止停放区设置目录、车辆淤积清理与调度等内容,也可拨打400-167-6070咨询。

  公示期后,三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将按照《公约》要求对名单中的用户采取联合限制骑行约束措施,限制期限为8月2日至8日,共计7个自然日。

将逐步加严联合限制标准加大规范力度

  《公约》中明确,在一个自然月度内,如果用户将共享单车停放在本市市域内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路(含主辅路出入口与隔离带、桥区路段)上一次及以上、禁停区三次及以上、入栏管理区电子围栏以外区域六次及以上,或因恶意破坏共享单车、私自占有共享单车、利用共享单车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而被企业采取封控措施,则该用户将被三家共享单车企业联合限制骑行。

  截至6月,三家企业的活跃用户已全部同意并签署《公约》,承诺在骑行中践行文明骑行、有序停放。今后,只有签署了《公约》的用户才能享受共享单车的用车服务。

  北京交通部门表示,可以说,此次共享单车行业联合实施限制措施尚处于试运行阶段,目前被纳入限制骑行名单的标准仍较为宽松,仅针对骑行人的严重违规停放行为采取联合限制骑行措施。下一步,自行车协会拟会同三家企业逐步加严实施联合限制措施的标准,加大对各种违规停放行为的联合限制力度,将限制骑行名单重点向入栏管理区违规停放和被企业采取封控措施的人员倾斜,扩大违停用户信息采集范围,完善用户违停信息采集方式,使月度限制骑行名单更趋精确、合理。同时,研究如何将违停多次的骑行人纳入到共享单车企业对用户的信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共享、共治管理水平,打造良好市容环境秩序,更好地引导、培育用户规范停放的习惯,营造文明出行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多措并举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秩序

  据自行车协会介绍,近年来,为切实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秩序,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北京交通部门多措并举,在行业监管和骑行人引导方面双管齐下,确保共享单车停放规范有序。

  一方面,加强行业监管。对行业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服务质量和信用考核评价制度,在核心区设置了16个禁停区、在骑行热点区域施划2.6万个停放区、在投诉集中且停放秩序较乱点位完成1181处电子围栏建设并由企业实施“入栏结算”管理,有效保障了重点区域共享单车规范停放。同时,继续强化共享单车行业自律管理,指导企业以“5分钟响应、30分钟处理完毕”为标准,加大对停放乱点、车辆淤积点等重点区域车的运维清理力度,实现高峰期过后重点地区无车辆严重淤积和乱停放现象;另一方面,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开展车辆停放引导和示范性码放,目前累计发动7500余名志愿者和文明引导员,在1000余处公交、轨道站点及停放乱点开展志愿服务达27.3万小时,倡导文明出行、规范停放。

  北京交通部门表示,规范有序的共享单车停放秩序还要靠骑行人自觉维护,希望市民优选绿色出行的同时能够安全骑行、文明礼让、规范停放,共同营造良好城市环境、构建和谐交通秩序。(完)

编辑:陈建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