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西城初步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格局

2022年06月18日 15:50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6月18日电 自2020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截至2022年5月30日,北京市西城区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格局初步形成,参与率达到90%以上;居民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从2020年5月初的日均32.13吨提升到目前的170.71吨,分出率保持在18%以上;其他垃圾产生量从2020年5月初的日均1300.68吨下降到目前的717.75吨。

  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日前开展“巩固提升再发力”西城区实施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两周年线上宣传活动,活动主会场设立在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德胜街道、广外街道、陶然亭街道分别设立分会场,西城区15个街道办事处在远程参加了活动。

  西城区城市管理委二级调研员王顺利总结了两年以来西城区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成效。据介绍,截至2022年5月30日,西城区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格局初步形成,参与率达到90%以上;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8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稳定在35%以上;居民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从2020年5月初的日均32.13吨提升到目前的170.71吨,分出率保持在18%以上;其他垃圾产生量从2020年5月初的日均1300.68吨下降到目前的717.75吨。

  在活动分会场,广外街道三义东里社区的马连道中里二区,居民们在垃圾分类驿站有序投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为了让居民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强化桶前值守力量,在街道垃圾分类专班指导下,社区通过居民议事厅、开展精准入户、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对垃圾分类站点进行优化,集中力量为民办实事,通过合理“撤桶并站”,实现“三站合一”,集中到垃圾分类驿站投放,并通过早晚固定时段投放厨余垃圾有积分、日常投放可回收物有积分,定期开展积分换礼等激励方式,让分类驿站真正的“活起来”,人人齐参与,“驿”起向未来。

  在德胜街道新风街1号院活动现场,志愿者通过快板书、垃圾分类普法监督员桶前值守展示了垃圾分类普法监督员、垃圾分类志愿者工作的风采。在过去的两年多,无论严寒酷暑,每天早晚两个时段,普法监督员都会在垃圾分类站点前,为前来投放生活垃圾的居民提供指导、宣传服务,“您好,请问您投放的是哪种垃圾”、“您好,您分类的不太准确,我来帮您”等规范的工作用语,既向居民传递了垃圾分类的理念,同时也传递了邻里之间的温情。

  在陶然亭街道黑窑厂社区的“智能式密封型分类驿站”,居民有序投放可回收物。“智能型分类驿站”设置了包括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投放区。与普通垃圾桶不同的是,用手划过感应器,垃圾投递口的自动门就会缓缓向内打开,实现无接触式投放。投放人离开后,感应自动门缓缓关闭。工作人员介绍说,智能驿站投入使用后,不仅方便了居民投放垃圾,还大大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同时,通过智慧云平台数据上传,实现前端投放信息与区级精细化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实现了可回收物数据上传、监管、统计的功能。

  活动上,西城区垃圾分类第三方监督检查负责人对两年来全区垃圾分类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两年来,通过阶段性对桶站周边环境、公示信息、容器整洁度、便利性设施等进行重点检查,各小区的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维护有了很大的提升。下一阶段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将以问题为导向,继续以垃圾满冒、桶站不洁、分类驿站运行情况为重点内容进行随机检查,督促责任主体进行整改、维护,紧密围绕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全过程、多方位监督检查,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标准,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创造最优环境体验,减少因垃圾分类设施问题引发的居民投诉。

  王顺利也对目前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中存在的其他垃圾收运不及时、可回收物出路不通畅、桶站维护管理跟不上、全民参与分类待提高等短板进行分析。

  据悉,下一步,西城区将继续建立垃圾分类长效工作机制,强化基础设施管理维护,畅通收运、转运通道,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加大宣传发动、社会志愿服务,刚柔并济,务实高效,形成垃圾分类“西城模式”。(完)

编辑:陈建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