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分社正文

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效初现

2021年05月21日 20:05 来源: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5月21日电(徐婧)“十二五”时期,北京怀柔科学城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研发实验平台10余个,“十三五”时期建设的科学设施平台29个。2020年,北京怀柔科学城实现了城市框架扎实起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效初步显现。按照其规划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影响力显著提升。

  这是记者近日在参加怀柔区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京华巡礼”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时了解到的。

  怀柔科学城规划面积100.9平方公里,以怀柔区为主,并拓展到密云区部分地区。其中,怀柔区域68.4平方公里,密云区域32.5平方公里。怀柔科学城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平台之一,是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引领全球科学发现和重大前沿技术突破的重要引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

  据介绍,怀柔科学城战略定位是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功能定位是“两地一区”,即: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新高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地、生态宜居创新示范区。

  2020年,怀柔科学城实现了城市框架扎实起步,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效初步显现。按照怀柔科学城规划的不同时间节点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影响力显著提升。到2035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的科学城和国家科学中心。到2050年,全面建成引领世界一流的科学城和国家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怀柔科学城的显著特色和明显标志,主要围绕物质科学、信息与智能科学、空间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等五大科学方向,重点推进“五个一批”,即: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研发平台;吸引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集聚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创新型企业;开展一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交叉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等科技创新活动;产出一批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提高我国在基础研究和交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和引领国际科技竞争合作。

  目前,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正加快推进。据了解,怀柔科学城正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将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时期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研发实验平台10余个,“十三五”时期建设的科学设施平台29个,包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等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科教基础设施、13个交叉研究平台。

  据了解,目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怀柔园区已投入运行,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土建工程完工、进入设备安装调试;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凝聚态物理卓越创新中心、北京物科仪器研发中心揭牌,150余名科研人员入驻,开始进入科研状态,预计2022年9月投入使用;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土建工程完工,设备安装调试即将完成,预计2021年6月试运行;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预计2021年6月土建工程竣工;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1年底完成土建工程;第一批5个交叉研究平台正在安装调试科研设备和试运行,11个科教基础设施和8个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加快建设进度;深化科学设施平台产业图谱研究,研究开放共享服务平台,着力将交叉研究平台赋能为硬科技孵化转化空间,让科研成果走进市场。

  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伍建民介绍,目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怀柔园区已有150余位职工及50余名研究生全职入驻园区工作。物理所将依托“一装置两平台”打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精尖产业的一体化布局,将“一装置两平台”建设成为一流水平、世界知名的用户实验装置和平台。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怀柔研究部主任吕力说:“我们位于中关村的研究部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位置用来实验了,怀柔研究部给了我们很大的发展空间,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支撑和空间保障。”

  伍建民说,目前科学城正在和现已入驻的一批科研院所紧密沟通,推动科学城“一边建设、一边运行、一边科研、一边产出成果”。(完)

编辑:陈建

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版权所有::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邮编:100037
信箱: beijing@chinanews.com.cn  技术支持:中国新闻社网络中心